糖尿病 近日,一位香港醫藥研究教授與我分享了一項可能徹底改變糖尿病治療的實驗:兩顆精密磁鐵,一從口入,一從肛入,透過精準磁力壓迫,在不損傷細胞外膜的情況下,使腸道內部組織形成微通道,調節菌群,改善胰島素阻抗。 “腸道裏面埋磁石?”我挑眉。 “不是埋,是過路,之後會排出。”教授糾正。 該裝置正在動物身上測試,初步結果令人振奮。只需一次性操作便可能根治糖尿病,甚至包括長期被視為不可根治的一型糖尿病。更關鍵的是,它針對亞洲人體質特點設計——我們通常身體質量指數(BMI)較低,如用胃部切除手術更易出現營養不良和胃腸道紊亂的副作用。 與此同時,糖尿病治療領域正上演另一場荒誕劇:原本為患者研發的GLP-1受體激動劑藥物,因其抑制食慾的“副作用”,被追求身形的健康人爭相搶購。服用者描述,這藥彷彿在腦與胃間築牆,美食頓失吸引力,酒入喉如白水無味。一位“糖友”打來訴苦:“藥又被搶空,那些姑娘當維他命吃。” “難怪她們,瘦五公斤,加薪幅度都高些。” “我沒有性別歧視,男人都用,好處是連酒都戒掉。” “有返味覺後,會難以控制地大吃特吃,一個星期便前功盡棄!” 人類基因沿襲自兩百萬年前食物稀缺的原始時代,直到十九世紀末食品工業崛起,才突然生活在空前豐裕的環境中。基因未能迅速適應,導致現代人易肥胖。現代高糖高脂食品刺激大腦獎勵系統,媒體又強化“瘦即美”觀念,使人陷入無止境的減重與反彈循環,催生了巨大減肥市場。 “真能根治?可放肆地食甜點?” “根治的從來不是病。”他合上平板電腦,“是貪。” 曜 瀾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