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的士 網民天天講網約車,希望本澳也能推行,政府回應是研究引入網約平台。究竟坊間與政府講的網約車是否同一樣嘢?斯雨認為並不相同。 本澳遊客多,的士都集中到口岸及旅遊區,使到民生區“一的難求”,在街上很難截到的士。故為求有車可搭,居民期盼的網約車像Uber的模式,司機是在平台登記的有車一族,突破“專營壟斷”,同時叫車通過App,並規劃好前往目的地的路線,收費也在網上支付,故司機與乘客基本沒有直接金錢交易,司機難以坑客,相對公平。 政府研究引入的網約平台,估計圍繞改革專營的士的營運方式,如將的士統合到網約平台指揮,不再散收收兜客,改變民生區少的士的不平衡現象。相信政府一時三刻不能開放網約車市場,皆因政府收了高昂的費用判給了專營權,除非動用公帑贖回,年限牌還好辦,永久的士牌如何呢?是比較複雜的問題。將所有的士集中到一或兩個網約平台,當然可行,但如何分配接客,畢竟不同區域“搵食”有別,個體的士司機是否願意參與? 現實中居民區為何“打的難”,核心就是供求,當遊客區的士有剩餘,居民區就有的士了,問題又回到原點。 斯 雨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