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分流 澳門大橋的測速系統上周六啓用,根據不同路段限速四十、六十及八十公里。被影“沙龍”者按例可罰款六百至二萬元,嚴重者更可能“停牌”。當局限速爲的是保障行車安全,無可厚非。惟部分地點的限速卻有點矯枉過正,駕駛者稍一疏忽,隨時被罰。例如,連貫公路圓形地行車隧道設計是四線雙向行車,且並非繁忙,惟其限速卻是六十公里。雖說望德聖母灣馬路也是限速六十公里,但車流及路況兩者差別頗大。不少車輛通過這條隧道時,極容易超速,成爲駕駛者被罰的陷阱。 保障行車安全,除了限速外,清晰的指示牌及分流更重要。以西灣大橋氹仔入口爲例,由於大橋中央闢作電單車專道,汽車僅得兩條線使用。左線抵達半島時是往南灣方向,中線則往媽閣。目前大部分車輛均經車隧上橋,到達橋面後若往南灣再轉線。同樣,部分經引橋的車輛若往內港,亦須轉線,以至不少車輛在橋面穿揷。倘在氹仔入口前能分流車輛,指示往媽閣者經行車隧道,往南灣者則行引橋,即可減少車輛在橋上轉線,旣可保行車暢順,亦更安全。 相對來說,進入新城A區目前指示相對清晰,明確指示駕駛者往大橋口岸或澳門大橋應沿哪條行車線。惟到了往澳門大橋前,卻較難分辨往電單車專道或汽車道,需要完善。 秦 馬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