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功德林文獻遺產交流人士留影 ![]() 楊開荊向參加者闡述寺院檔案文獻歷史 筆會美術工作者等卅人參與 文獻學會講座介紹功德林文遺 【澳門日報消息】澳門文獻信息學會昨日上午十時在無量壽功德林舉辦“澳門功德林文獻遺產的世界意義”專題講座,由該學會理事長楊開荊主講。楊開荊重點介紹寺院作為禪淨雙修的佛教宗派特色,同時分享近年與團隊整理寺院檔案文獻以及成功申報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和國際級《世界記憶名錄》歷程。 嶺南首家女佛學院 澳門筆會會長湯梅笑、理事長廖子馨、監事長譚任傑,該會多名理事、會員聯同文獻學者、美術工作者等三十多人參加。楊開荊深入講解這座嶺南地區首家女子佛學院的歷史,指功德林寺院檔案文獻(一六四五——一九八〇年)分別於二〇一六年及二〇二三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和國際級《世界記憶名錄》,充分體現澳門特殊的歷史角色,尤其在推動女性地位及文明進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她還介紹維新人士觀本法師與女子佛學院成立的背景,當中涵蓋不少佛學高僧與名人參與。與會者就寺院歷史進行互動交流,氣氛熱烈。講座結束後,楊開荊聯同該學會秘書長陳美動、監事林金霞等陪同參觀寺內設施,特別走訪藏經閣。楊開荊特別引介珍貴檔案,包括佛教典籍、名人手稿,如梁啟超的函件、冶開和尚書信、佛學院學習筆記,以及貝葉經等。該批文獻主要包含由清初至二十世紀中葉的重要史料。與會者深感興趣,認為文獻遺產體現了澳門推動佛教的傳播及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反映當時澳門的社會面貌。 聽故事助文學創作 廖子馨表示獲益良多,藉此了解到嶺南首家女子佛教學院的歷史,探知豐富的故事,有助開展文學創作。湯梅笑認為,一座小寺院充分體現了澳門歷史文化深厚,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期待今後進一步探索,加強培養本地年輕人積極參與歷史遺產調研工作,講好澳門故事。 陳美動總結稱,學會將不斷舉辦宣傳推廣活動,此番主要向澳門作家及學者介紹歷史文獻價值及世界意義,冀喚起對本地文化界的關注。通過引介功德林文獻的歷史價值,善用文化資源,可促進學術研究。是次活動獲功德林寺院大力支持及澳門基金會贊助。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