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北冰洋 這是一個被稱為“世界盡頭”和“地球邊緣”的小鎮,它叫捷里別爾卡,位於北冰洋的陸緣海巴倫支海南岸,科拉半島北端北緯六十九度處。雖然北距摩爾曼斯克僅一百三十二公里,但公交車(每周四班)要開四個小時,大巴至少也要兩個半小時才能到達。不是路窄,而是雪深路滑,司機無能為力。 那天我們九點出發,處於極夜時期的摩爾曼斯克離天亮還得兩個小時,這倒成全了我們觀賞極地日出的願望。車子順着雪中的兩道車轍穩妥緩行,經過林地、灌叢而漸至苔原地帶,白皚皚的一望無垠。東邊天際漸漸泛出淡淡的一絲紅暈,越來越寬,越來越亮,終於在地平線上勾畫出一抹橙紅的雲天。其中最紅亮的一點便是太陽隱身之處,但它還遲遲不會露面。此時圓月還在天空高懸,日月同輝的背景將矗立在雪野中的風力發電葉片襯托得格外分明。 終於看到了人跡。溝邊雪掩的車輛,坡上零散的木屋,道旁靜寂的廠房……大巴直接開向港口,停到正在營業的咖啡館門前,霓虹閃爍,使人頓覺溫馨。導遊聯繫好的一艘漁船已經準備就緒,大鬍子船長熱心地扶我們走過跳板進入船艙。 等大家穿好救生衣,漁船便起錨離岸。 我冒着刺骨的海風登上甲板極目四顧:這就是巴倫支海——北冰洋延伸至俄羅斯西北端的陸緣海!天色漸明,仍不見旭日東升。岸邊有連綿的低矮雪山,船下是澄澈的藍灰色海水,海面上則見霧氣升騰。那是因為海水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長年不低於攝氏三度,水分一旦蒸發至零下二三十度的空氣中,立即凝聚成固體微粒而隨風飄逸,望去恰如雲蒸霧繞。世界四大洋中我曾親臨其三:生長於太平洋西岸,到過太平洋東岸以及大西洋和印度洋邊,唯獨對北冰洋心嚮往之而不能及。如今夙願得償,豈不快哉!漁船載着興高采烈的我們向北疾馳,原期望能看到躍出海面嬉戲的北極鯨,可惜久久未能如願,只得無奈返航。 不過上岸後仍大有收穫。時近中午,日出而雲未開。躲在雲靄後面的冬陽已將光焰灑滿大地。天空呈現出淡淡的粉色,海水則一片蔚藍,天海之間白雪覆蓋的灘塗和坡地上,紅黃藍綠的各色小屋鱗次櫛比,構成一幅賞心悅目的彩色畫卷。 到海邊去走走又有驚喜。積雪順着山勢向大海延伸,只在海水能沖刷到的地方留下條帶狀的沙灘。雪地上竟豎立着一架巨大的秋千和石塊木柱壘砌的土著王座,供遊人遊玩留影。坡上幾家餐館都在營業,門前空地上陳列着一副完整的北極鯨骨架,森森白骨照樣顯現出雄偉氣概。 為發現這塊地處世界盡頭的地球邊緣,前人功不可沒。荷蘭探險家威廉 · 巴倫支一五九六年曾駕船闖蕩至這一帶而最終遇難,後人將這片海域命名為巴倫支海以資紀念。如今坡底的水灣裏,多年來累積的船隻殘骸糾纏堆積,被稱為沉船墓地。 有人在沉船墓地一側坡地上豎起標誌牌,後續的到訪者不斷貼上圖片或簽名留言,這裏已經成為嚮往北冰洋的網紅打卡點,我們亦留影存照。(極地記事 · 三) 李嘉曾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