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岱的腳步 妹妹岱岱總會提早返工,在社區附近散步。跟岱岱見面,她不會帶你去奢華的店舖吃飯,去的都是在地有生活氣息的角落。上次相見,我們在一座日式木屋吃陝西水餃,包餃子的女士,不知是這家人的女兒還是媳婦,麵皮柔韌有勁。店面的油污,大概可以看到她到底開業多久了。 岱岱細水長流地傾訴着大家的生活與人生軌跡如何如何。我們也去過市場一個阿姨的清粥小菜便當攤,賣飯的阿姨照顧着女兒。女兒是她的驕傲,品學兼優,遠嫁美國,卻不知為何罹患精神疾病,離婚後,獨自歸鄉。那位阿姨無奈地看着在飯檔發洩憤怒的女兒,一面體貼安撫着她,在女兒離開後跟正在用膳的妹妹道歉。她說着這些故事,有驕傲、心疼,以及思念。 那家老皮鞋舖,櫥窗掛着兩幀畫。鞋店老闆告訴妹妹那是他兒子的畫。兒子是個優秀的藝術系學生,還經營過畫室。“最後跟我聯繫是好幾年前了,他一個人在歐洲旅行,到了法國,盤纏用盡,打電話給我。”幾年沒有兒子的消息,妹妹因為好奇,上網去找男孩的名字。“他在高原上出家了。”我們默默祝福他一路充滿勇氣的靈性追尋。 “出門假哪打毋見,轉來親像撿着。”老媽總這樣形容女兒岱岱,出了家門就像不見了人一樣。和工作的社區聯繫的頻繁度,大過和她老媽的聯繫度。最近,岱岱會在限時動態上分享社區群像。每一張都說着身邊各個人的故事:“不好意思,女兒都不回家。我想給媽媽看這些相片,一切如常,不用擔心啦。” 昨天,她鏡頭下的一張相片讓我沉吟久久。一個插着鼻管的老人,在路上擺着臨時小攤。老人一面顧攤,一面頻頻往自己的鼻管倒入啤酒。她每天都想跟老人買點什麼,但攤位上的金錶、鑽玉戒指……在妹妹的社區,許多不被社會秩序所理解的生命軌跡,用微小的方式,盡興地活着。點點滴滴。 川井深一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