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 桃色事件因其能夠滿足受眾獵奇心理,而在網絡追逐熱點中一向佔據高位。即使如此,面對公平的追問,桃色事件也會讓位。 近日,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蕭某因被其妻舉報出軌而成為網絡熱點事件。原本以為事件隨着蕭某受罰而告平息,不料,網民注意力很快轉移到蕭某出軌對象董某身上,並挖出董某的醫學博士學位是協和“4 + 4”培養模式的產物,以及董某的社會關係網絡,質疑“4 + 4”模式淪為特權人士徇私的遮羞布。 由此想到作為內地大學入學選拔方式的高考,雖然高考選拔學生有其合理性,但是,其同樣存在明顯的缺陷,即是以全才模式選拔學生,只有學科全面發展的學生,才能在高考競爭中脫穎而出。然而,現實中,卻有一些偏科嚴重的學生,在某科學習中可謂天才,而其他科目卻極為平庸,此類學生是無法通過高考而進入理想高校的。儘管教育界乃至社會無不意識到現行高考模式的弊端,卻很難撼動它,其原因就在於高考選才的簡單公平性,不管考生出身如何,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縱然有人提出高考改革方案的設想,卻未能離開考分選拔的原則。 “4 + 4”模式是內地極少數頭部高校提出的培養醫學博士方案,該方案是仿效美國成功模式,旨在培養多學科背景的創新醫療人才。然而,引入之後,隨着招生條件的放寬,難免被社會質疑成為特權人士規避現行考試制度的徇私工具。 因此,表面上社會質疑的是董某的醫學博士學歷,但是,從中反映出社會對招生制度公平性的關懷與訴求。眾所周知,在一個人情社會中,任何不公平制度都有可能被特權人士利用。 “4 + 4”模式或許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執行該模式必須有透明的錄用條件與程序,輔以嚴格的監督機制。否則,與其放任其成為特權徇私渠道,不如乾脆廢止。 婁勝華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