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村晚”活動五一假期大放異彩 粵辦“四季村晚”匯人氣促文旅融合 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廣東“四季村晚”活動在各地舉辦得如火如荼。從粵東西北山區到珠三角腹地,從千年古村到現代鄉鎮,從非遺傳承到文旅融合,一場場充滿鄉土氣息的文化盛宴讓南粵大地煥發生機。 今年廣東以春節、春、夏、秋、冬“村晚”示範展示活動為重點,帶動“村晚”活動常態化開展。全省共遴選確定潮州市饒平縣新圩鎮西山村等示範展示點十五個及活動點九十個,韶關市南雄市珠璣鎮珠璣村將承辦全國秋季“村晚”主場活動。 廣東“村晚”延續“群眾編、群眾導、群眾演”的核心理念,將傳統非遺民俗與現代文化藝術融合,打造“村民自己的藝術舞臺”。佛山南海西樵鎮聽音湖畔,當地小學生的獅藝武術節目贏得全場喝彩;潮州饒平新圩鎮西山村,返鄉大學生帶着與弟弟妹妹組成的鑼鼓隊登臺表演;汕頭澄海盛洲村的“頂流民星”如姨,憑“生醃英語”翻唱英文歌曲走紅網路,首次登臺便是在“村晚”舞臺。 唱身邊事、演身邊人,道家鄉美、讚新生活,青年參與為鄉村文化注入新鮮血液,多元碰撞讓傳統有了新表達。中山三鄉鎮雍陌村將非遺傳承與現代潮音混搭,用方言rap出大學生的家鄉情懷;陽江江城埠場鎮文化廣場上,太極扇表演《中國功夫》和拉丁舞《桑巴》相映成趣;韶關始興白石坪村,將吃粉、採茶、插秧、打糍粑、唱山歌等村民的日常生活片段搬上舞臺,“轉化”成符合舞臺標準、大眾審美的節目;惠州博羅嶂背村“村晚”集中呈現了橫河花園大鼓、出鳳、龍門藍田瑤族少女成人禮“舞火狗”、蘇東坡傳說等非遺題材的節目,吸引線上線下近六十萬人次觀看。 “村晚”成為凝聚鄉情、傳承文化的重要紐帶,除了以“村晚+”模式整合旅遊資源,各地還積極探索“村晚+”特色節慶活動,彙聚四方人氣、促進文旅融合。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