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臉琵鷺(梁華攝) ![]() 鳳頭鷹(譚永強攝) ![]() 黑卷尾亞種D. m.cathoecus(郭志軍攝) ![]() 梁華博士長年從事澳門鳥類研究 ![]() 青藏沙鴴(郭志軍攝) ![]() 普通夜鷹(郭志軍攝) 《澳門野生鳥類圖鑑》前言(上) 編者按:澳門鳥類專家梁華博士,十五年心血著成《澳門野生鳥類圖鑑》即將付梓,本版分兩期率先刊出該書前言,讓讀者先睹為快。 一、自然環境概況 澳門位於珠江三角洲的南端,處於珠江與西江支流之間,屬於珠江的西群海島其中一個小島。東隔伶仃洋,北接珠江三角洲,地理座標為東經113°31’45”~113°35’43”,北緯22°06’29”~22°13’01”。澳門與香港位處珠江出海口,二者相距約六十公里。屬於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1℃,一月最低溫度6.5℃,七月最高溫度36.0℃,全年無霜。年降雨量為2030.8毫米 ,平均相對濕度82.0%(澳門年鑑,二○二三)。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氹仔島距離澳門半島約兩公里,而距路環島約五公里。澳門陸地總面積約卅三點三平方公里,但海岸線長達七十九點六公里。澳門山體不高,只有路環島山體最高約有海拔一百七十點六米(澳門年鑑,二○二三)。 澳門海岸線蜿蜒綿長,灘塗廣闊無垠,沿着海岸擁有多樣的生境,計有岩岸濕地、沙灘濕地、泥灘濕地、蘆葦灘塗濕地和紅樹林灘塗濕地等(梁華,二○○八)。此外,澳門與香港米埔后海灣“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的距離僅有六十三點七四公里(澳門與香港米埔濕地距离https://earth.google.com / earth /d /)。這塊重要濕地正是涉禽在東亞至澳大利亞遷飛路線上往返飛行的重要停留地。澳門不僅是黑臉琵鷺(Platalea minor)等瀕危鳥類的家園,也是眾多候鳥的越冬地和繁殖地,更是過境遷徙鳥旅途中的停歇地。得益這一地理優勢,為澳門鳥類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澳門內陸則是一片片寧靜的鄉村,零星的農舍點綴在整齊的耕地與菜田之間。這些鄉村或依偎在荒蕪的郊野邊緣,或緊靠低矮的丘陵與山體(劉南威,一九九二;賈約翰,一九九三)。植被主要集中於氹仔島和路環島上不高的丘陵和山體之上。常見的植被以南亞熱帶常綠闊葉灌木叢及次生林的喬木為主,常見的灌木植物有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毛棯(Melastoma sanguieum)、桃金孃(Rhodomytus tomentosa)和春花(Raphiolepis indica);較普遍的喬木有樸樹(Celtis sinensis)、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a)潺槁樹(Litsea glutinosa)及鴨腳木(Schefflera octophylla)。過往,澳門沿海灘塗廣闊,紅樹林植物群落主要集中於路氹連貫公路紅樹林灘塗濕地,總面積約為六十四點三二平方公里,紅樹植物主要包括秋茄(Kandelia candel)、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樹(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老鼠簕( Acanthus ilicifolius),主要是澳門沿海泥灘上的原生樹種(梁華,一九九八;邢福武,二○○五),它們共同構成了澳門獨特的自然風貌。 二、澳門鳥類的研究歷史 澳門的鳥類研究歷史悠久,始於一八六○年,當時印度出生的英國鳥類學家Robert Swinhoe首次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與記錄(Swinhoe R,一八六一)。隨後,英國人Kershaw JC於一九○一年至一九○三年間對澳門、香港和廣東的鳥類與昆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Kershaw J C,一九○四),在澳門共記錄了六十七種鳥類(Frank D. Steinheimer, 二○○三),並捕獲了五十六種鳥類標本,這些珍貴的標本至今仍保存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Kershaw J C, 一九○四;Frank D. Steinheimer,二○○三;Kershaw.J.C,一九○七)。一九七六年,居住在澳門的葡萄牙人Barros L介紹了澳門最常見的四十種鳥類 (L.Barros,一九七六)。一九八九年冬季,首次記錄到六隻瀕危候鳥黑臉琵鷺(Platalea minor)棲息於路氹連貫公路紅樹林灘塗,隨後每年進行調查和研究,數量逐年上升,最終接近四十隻(梁之華等,二○○三)。進入廿一世紀,隨着《澳門動植物》(王鑄豪、梁華,二○○一)和《澳門濕地常見動植物》(梁之華等,二○○二)的出版,以及發現龍環葡韻鷺鳥林曾是華南沿岸鷺鳥棲息及繁殖地之一,根據二○○一年的統計,棲息的鷺鳥數量達到一千四百隻(梁之華,二○○二)。這些研究和記錄工作標誌着澳門鳥類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二○○四年,國際鳥盟將澳門的蓮花大橋灘塗濕地和路氹濕地列為亞洲重要鳥區,這一認定不僅是對澳門鳥類多樣性的肯定,也對當地的自然生態保護工作起到鼓勵作用。二○一○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政總署園林綠化部和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共同出版的《澳門鳥類》一書,記錄了一百七十七種鳥類。同年,關貫勛、梁華、郭漢佳等人編著的《澳門鳥類資源調查報告》則記錄了三百種鳥類,這些資料基於對澳門山林、郊野及沿海濕地的長期調查、記錄和拍攝,為我們提供了更為全面和系統的鳥類物種資料。該資源調查報告的鳥類分類主要依據二○○五年鄭光美編著的《中國鳥類分類與分佈名錄,第一版》,整理出澳門鳥類名錄共三百種,隸屬十七目五十六科及一百六十屬。這是對澳門鳥類的首次系統性描述,為清晰了解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鳥類物種記錄提供了重要依據。 文、圖:梁 華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