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預防“無聲殺手” 今日是第二十個“世界高血壓日”,全球高血壓患者已超過十億,澳門作為慢性病高發地區之一,提升居民對高血壓的認知與自我管理能力至關重要。高血壓被稱為“無聲殺手”,多數患者無明顯症狀,但長期未控制可能引發心梗、腦卒中、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全球每年因高血壓相關疾病死亡人數超過千萬。 高血壓致死年千萬 《二○二四歐洲心臟學會血壓升高和高血壓管理指南》,將血壓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是血壓不高,收縮壓<120mmHg且舒張壓<70mmHg;第二類血壓升高:收縮壓120-139mmHg或舒張壓70-89mmHg。此類人群雖未達高血壓標準,但心血管風險已顯著增加,需加強生活方式干預;第三類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診斷標準維持與二○一八年指南一致,未跟隨美國下調至130/80mmHg,主要基於臨床實用性、避免過度醫療化及風險分層更精準等考量。 肥胖關鍵風險因素 預防高血壓要有健康生活方式,例如控制體重:今年是“體重管理年”,肥胖是關鍵風險因素。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85公分即需警惕腹型肥胖。研究顯示,每減重1公斤,血壓可降低約1mmHg。 飲食調整:減少鹽份攝入(每日低於五克),增加鉀攝入(如香蕉、菠菜),採用“DASH飲食”或地中海飲食,多攝全穀物、蔬果及低脂乳製品,可降低血壓5-11mmHg。 規律運動:每周至少一百五十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或七十五分鐘高強度運動,搭配每周兩天肌力訓練,能有效改善血壓。 限酒戒煙:戒煙方面,任何吸煙量均有害,應完全戒斷。可透過尼古丁替代療法、藥物輔助及心理支持逐步戒除,並遠離二手煙環境。限酒方面,世衛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酒精攝入不超過二十克純酒精(約啤酒五百毫升/葡萄酒二百毫升/烈酒六十毫升),孕婦及慢性病患者應禁酒。酒精被列為一級致癌物,長期過量飲用會損傷肝臟、誘發高血壓及癌症,並削弱免疫力。 監測與管理:遵循“3C原則”,定期量血壓(Check)、調整生活形態(Change)、按時服藥(Control)。居家血壓監測建議採用“七二二原則”:連續七天,早晚各測兩次,取平均值。 早發現早治療爲上 高血壓防治需“早發現、早治療,早達標”。居民可善用社區血壓測量點及廿四小時動態監測設備,結合醫療團隊指導,制定個性化管理方案。健康生活方式不僅能預防高血壓,更是控制病情的基石。希望廣大醫護工作者和澳門居民提高對高血壓的警覺性,助力實現“健康澳門藍圖”。 知行合醫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