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認識登革熱



白紋伊蚊

    認識登革熱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經由蚊傳播給人類的急性傳染病,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本澳的登革熱主要通過白紋伊蚊叮咬而傳播。白紋伊蚊喜歡在小型、清潔、靜止的積水中孳生,以及偏好在陰暗處棲息。白紋伊蚊吸血的高峰時間一般為日出後兩小時及日落前兩小時;每年四月至十月為伊蚊活動高峰期。

    伊蚊生命周期為:卵→幼蟲(孑孓)→蛹→成蚊四個階段,整個周期約七天。雌蚊約可存活約三十天,雄蚊約七天。其中卵、幼蟲(孑孓)、蛹三個階段的蚊均在水中生長,活動範圍比較集中,羽化成成蚊後活動範圍會大幅度延伸,故清理積水可以防止大量幼蟲(孑孓)羽化成蚊,對於預防登革熱成效甚高。

    登革熱主要通過帶病毒的白紋伊蚊叮咬而傳播,患者在發熱前一天直到退燒,血液中都會帶有病毒,伊蚊吸了患者的血液後,病毒會在蚊子體內繁殖,約八至十二天後便終身具有傳染力,及後當攜帶病毒的伊蚊再叮咬人時便可傳播登革熱。登革熱的病徵包括發熱、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潛伏期一般約為三至十四天,平均為四至七天。

    登革熱病毒分為四種不同的血清型(1、2、3和4型),感染不同型的登革熱病毒有可能引起重症登革熱,其症狀較嚴重,包括嚴重腹痛、持續嘔吐、呼吸急促、牙齦或鼻出血及血性嘔吐物,嚴重時會導致循環系統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曾患登革熱者要特別警惕,保護自己避免被蚊叮咬。若有發熱、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有關的居住地點或旅遊史。

    居民可採取以下措施預防感染登革熱:

    一、清除積水    防止蚊蟲孳生

    •每周至少檢查周圍環境一次,確保積水有定期清理。

    •水種植鮮花、植物的容器至少每星期換水及沖洗根部一次,並徹底刷洗花瓶容器;或以海綿等填塞花瓶口,以阻隔蚊蟲進入水中產卵。

    •避免使用花盆底盤。

    •倒置積水容器。

    •由於白紋伊蚊可在範圍細小的積水產卵和孳生,垃圾應包好並妥善棄置在有蓋的垃圾桶內。

    •檢查和修復水管滲漏情況,並保持渠道暢通。

    二、減少蚊子進入室內

    •安裝紗窗、紗門並經常保持關閉。

    •使用或安裝防蚊滅蚊設備,例如:滅蚊燈或蚊香等,降低室內被叮咬的風險。

    三、採取個人防護措施

    •避免到樹蔭草叢等陰暗處逗留,以免被白紋伊蚊叮咬。

    •外出或外遊時,應穿着淺色長袖衫及長褲,並在皮膚外露的部分塗上驅蚊劑。

    •外遊時,選擇在有空調或有防蚊設施的地方休息。



    衛生局



12

鮮花
11

握手
15

雷人
51

路過
93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