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傷口長出大大的瘢痕疙瘩 皮膚瘢痕 黃太在治療剖腹產的瘢痕期間,忽然想打耳洞,我勸她別打了,因為我看過太多打耳洞後出現瘢痕的個案。 皮膚瘢痕是皮膚在受傷、手術或炎症癒合過程中形成的纖維結締組織,形成過程通常包括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生理情況下,形成的瘢痕通常都是粉紅或紅色、略為凸起,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逐漸變平,轉為銀白色或者略深的皮膚顏色。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萎縮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最常見手術後發生病理性瘢痕的部位為肩膊、前胸、下腹和耳垂。 增生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初時容易與瘢痕疙瘩混淆。增生性瘢痕為突出於皮膚表面,通常不超出傷口範圍,隨時間可能會退行縮小。而瘢痕疙瘩表現為超出傷口範圍的過度增生,通常堅硬且突起,部分發癢或疼痛,瘢痕疙瘩通常在受傷後三個月之後甚至幾年內形成,隨時間不會退行縮小。增生性瘢痕的膠原蛋白傾向為規則波浪狀,而瘢痕疙瘩的膠原蛋白纖維分佈紊亂。增生性瘢痕會有明顯的增生、穩定成熟的過程,瘢痕疙瘩不會有成熟期,生長方式與良性腫瘤相似。 萎縮性瘢痕 萎縮性瘢痕的特點是膠原蛋白、彈性纖維蛋白和深層真皮脂肪的缺失。皮膚表面凹陷,常見於痤瘡或水痘後。萎縮性痤瘡瘢痕分為滾動型、車廂型及冰鑿型。萎縮性疤痕最常見為冰鑿型,約佔萎縮性疤痕的三分之二,特點為V型,深度較闊度明顯。燒傷或者感染性傷口會導致瘢痕攣縮,早期主動干預(如物理治療、手術等)能有效改善由於瘢痕攣縮而引致的功能障礙。 術前評估是否會形成病理性瘢痕,主要根據患者本身有沒有病理性瘢痕的病史和或家族史、深色人種、年齡在三十歲以下、吸煙史都會增加形成疤痕的可能性。評估瘢痕,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工具受到全行業認同,一般根據瘢痕的大小、厚度、癢痛程度和病人的需求來評估。 瘢痕的預防和治療 外塗矽凝膠可以預防和治療瘢痕,大部分瘢痕膏都是矽凝膠為主要成分。矽膠片俗稱瘢痕貼,功效與矽凝膠差不多,好處是有壓迫瘢痕的作用,亦可以防止無心抓癢,壞處則比較悶熱,使用靈活度不如疤痕膏。近年認為洋蔥素也有助於減少疤痕的形成,洋蔥素中的類黃酮可以抑制纖維母細胞增生和膠原蛋白生成,類黃酮亦有抑制炎症和抗菌作用。 皮質類固醇注射可用於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每四個星期一次,直到疤痕縮小。然而,大約有三分之一瘢痕疙瘩在一年之後會再發,五年之後有一半再發。其它治療包括淺層放射治療、按摩療法、冷凍療法、手術治療、激光治療等。各種療法各有利弊,尤其是手術治療、激光治療等均有機會生成新的病理性瘢痕。瘢痕無論哪種治療,都是耗時、耗費、耗精力,如果為了避不開的手術還可以接受,為了打耳洞之類,黃太本來就有增生性瘢痕史,我勸她不要無事找事。 李昱暉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