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櫻花樹下)誰拿着審美的尺?

誰拿着審美的尺?



    打開手機,除了原本就內置的“相機”,多數人還會額外下載幾個美顏相機或修圖應用程式。最早期的美顏功能離不開調色、美白與磨皮,畢竟自古以來,人們對美的觀念是“一白遮三醜”,只要擁有白裡透紅的好膚色,就能瞬間提升整體顏值。

    隨着簡單的美白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美顏技術不斷升級,逐漸發展出各式風格的濾鏡,並加入去痘、除皺、放大雙眼與修飾輪廓等進階功能。時至今日,最新一代的美顏技術已結合人工智能演算法,不再局限於臉部識別,而是根據照片的光線與角度自動優化參數,並記錄使用者的偏好進行細緻調整,達到個性化的美顏效果。

    一旦濾鏡預設的“標準美”逐漸取代真實樣貌,彷彿公開發佈的照片未經“P圖”處理就顯得不夠體面。科技將理想臉孔具象化後,愈來愈多人開始挑剔自己的五官,渴望更接近心中的完美模樣。這種心理落差間接催生了整形手術龐大的市場需求,許多整形平台應運而生,使用者只需上傳自拍照,便能即時獲得“變美方案”,不僅提供整形前後的對比圖,甚至能直接預約手術,使虛擬濾鏡變成現實改造。

    整形外科起源於修復創傷與重建功能,最初多應用於協助傷口的癒合、修補臉部器官等醫療情境。如今的整形手術,或近年蓬勃發展的醫美產業,早已成為一種商業選擇,主流訴求是漂亮和年輕。在傳統外科手術的基礎上,又衍生出無需開刀、以注射針劑與雷射治療為主的微整形,進一步降低門檻,吸引了更多人去“整一下”。

    當我們被無數經過修圖與篩選的影像包圍,美的標準是來自自身感受,還是社交媒體與商業話語的包裝?這把審美的尺,到底是握在誰的手中?



    櫻    花



24

鮮花
74

握手
33

雷人
33

路過
66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