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鬥爭精神破局 以國之大者謀發展 近日,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澳完成了為期六天的密集考察調研。調研期間,夏寶龍與澳門工商界人士座談,並對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提出四點希望,也是對澳門全社會的殷切期望,這為澳門特區未來發展錨定了戰略方向。 座談會上,夏寶龍充分肯定了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在國家建設發展不同時期作出的重要貢獻,勉勵工商界人士牢記光榮傳統,充分發揚“商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崇高家國情懷,深刻理解企業與國家是命運共同體,應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當國家利益受損時,大家應挺起胸膛堅守國家利益底線,自覺將自身事業與港澳繁榮、國家發展緊密聯繫起來。當受到制裁打壓時,大家應團結起來,展現出應有的風骨和氣節。這與中美貿易戰中,中國“不願打,但也絕不怕打”的原則一脈相承。當美國揮舞關稅大棒時,中國既堅持擴大開放的誠意,又對等反制科技霸凌,最終迫使對手重回談判桌。 日前,中美發表聯合聲明,宣佈雙方已達成協議,將在初步九十天內大幅度削減彼此商品的關稅。該稅率水平讓中美之間的關稅回歸到可接受的水平,保障了中美貿易的穩定運行,為世界經濟注入了強心劑。 歷史證明,只有敢於亮劍,才能打破圍堵,只有守住底線,才能贏得尊重。港澳工商界在面對西方制裁時,正需要這種硬骨頭精神。如今,面對外部勢力的遏制打壓,唯有以鬥爭精神才能在維護國家主權與尊嚴的同時,實現真正的和平發展。這種“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的戰略智慧,在中美經貿談判的硝煙中已得到充分驗證,往後更需港澳工商界以歷史自覺踐行。 要找準港澳所需和自身所長的結合點,充分挖掘港澳優勢和資源稟賦,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專心致志做強做優做大企業,把好的資源吸引到港澳、留在港澳。澳門土地資源有限、市場規模狹小,但“一國兩制”制度優勢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空間賦能,創造了獨特的轉型條件。澳門工商界更需聚焦橫琴建設、經濟多元等戰略支點。夏寶龍啟示澳門唯有立足自身優勢培育核心競爭力,才能在產業鏈重構中佔據主動。 要大力拓展國際商業網絡,澳門企業應發揮“超級連絡人”優勢。當美西方構建“小院高牆”時,港澳工商界的開放視野正是破局關鍵。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澳門積極開拓國際客源市場,更以“北上、南下、西進、東拓”為策略,其中“南下”就是拓展東南亞、南亞市場,聯動開拓東北亞市場,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而 “東拓”則是出海開拓國際市場,加強與葡語以及西語國家經貿金融合作和人文交流。 澳門要面向海外講好港澳故事,旗幟鮮明唱響港澳、唱響中國。澳門工商界當以“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為藍本,向世界展現“愛國者治澳”下的繁榮圖景。澳門這座曾以博彩業聞名世界的微型經濟體,如今以“中葡超級連絡人”和“文化敘事先鋒”的雙重身份,在重塑國際商業版圖與話語權爭奪戰中發揮着自己獨特的優勢。 夏寶龍提出的四點希望,實則是港澳未來發展的行動指南。當更多港澳企業家以“商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胸襟投身鬥爭,不僅將護航“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更將為民族復興注入強勁動能。 劉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