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中東行冷落以色列 特朗普十三日至十六日訪問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聯酋三國,在首站沙特收穫“大單”。據白宮披露,沙特承諾向美投資六千億美元。美國十四日也與卡塔爾簽署總價值超過二千四百三十五億美元的多項協議。經濟利益顯然是特朗普此行的主要考量。 表面上,特朗普此行被包裝為“鞏固經貿合作”的出訪路線,重點在於推動海灣主權財富基金加大對美投資、圍繞人工智能與半導體深化合作,並為其標誌性的“美國優先”政策注入一劑國際資本強心針。沙特承諾六千億美元投資、阿聯酋放話一點四萬億美元的未來投入,雖然大多尚屬口頭意向,但已足夠為特朗普的外交形象加分。 但真正讓這場中東之旅不同尋常的,並非那些虛實難辨的數字,而是美國對以色列的“冷處理”。此次特朗普中東行並沒有納入以色列,與二○一七年特朗普第一次擔任總統時的行程很不一樣。當時特朗普同樣將沙特作為首次出訪目的地,隨後就從沙特直飛以色列。 美國近幾周的一系列舉動,已經讓以色列憂心忡忡。特朗普推動與伊朗就核計劃談判,不排除允許伊朗保留民用核能力的可能性;美國和也門胡塞武裝達成停火協定,但並未阻止胡塞繼續襲擊以色列。 十一日,特朗普政府繞過以色列,與哈馬斯直接達成協議,促成被扣押在加沙地帶的最後一名美國公民艾丹 · 亞歷山大獲釋。亞歷山大擁有美以雙重國籍。巴以衝突斡旋方卡塔爾和埃及同一天發表聯合聲明,稱讚哈馬斯的決定“令人鼓舞”。以色列方面則強調,未來任何談判都“將在炮火中推進”。 特朗普在沙特出席活動時還說,他將下令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特朗普說,在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 · 本 · 薩勒曼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討論敘利亞局勢後,他作出了這一決定。還表示,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本周將與敘利亞外交部門負責人希巴尼會晤。 不論是敘利亞問題,還是也門胡塞武裝,美國並不能完全配合以色列的戰略期許。以色列希望美國能夠加強施壓,但美國如今可能更趨向於通過務實對話,要求對方作出一定的承諾。 特朗普的算盤很清楚:通過貿易與技術合作綁定海灣資本,為自己打造一個“親美、富有、聽話”的中東夥伴圈;同時壓縮以色列在地區的影響力,以便日後用“重新接觸以色列”作為戰略籌碼換取更大的政治回報。這種“棄卒保車”的地緣遊戲,雖不光彩,但邏輯嚴密,符合特朗普的一貫風格。 當然,美以關係不會因一次出訪就“破裂”。但重要的是信號:美國正在調整中東戰略重點,不再把以色列當作“唯一支點”;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等國在未來區域事務中的“分量”正在上升,以色列正在被邊緣化。這對於內塔尼亞胡政府,是不容忽視的外交警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