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 那年月沒有母親節 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 · 範 · 貝多芬(L·V· Beethoven,一七七〇至一八二七)的母親瑪麗亞 · 馮格達蓮娜,是位有着“真誠的眼神”的“美麗修長”的人,她生前極為當地人所敬重和愛戴,卻不幸於四十歲時死於肺結核病。其時,貝多芬只有十七歲。母親的早逝,令貝多芬痛徹肺腑,那種感覺陪伴到貝多芬也將要去見上帝時。 晚貝多芬一年去世的,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茨 · 舒伯特(F·Schubert,一七九七至一八二八)十五歲時,母親伊麗莎白 · 維玆,竟因傷寒病去世。伊麗莎白慈祥、善良,舒伯特從母親身上承繼了風趣又寬容的個性。伊麗莎白離別人間第一個十年之時,舒伯特二十五歲,他寫了一個寓言《我的夢》,敍述了一個母親的死和孩子因此而痛哭流涕的故事,舒伯特大抵以此寄託對已故母親的哀思。 德國作曲家約翰內斯 · 勃拉姆斯(J·Brahms,一八三三至一八九七),一八六五年二月二日,收到一封電報,內書:“若欲再見母親,請速回”。勃拉姆斯二話不說,馬上趕回漢堡,但卻為時已晚!其母親已因心臟病突發而不辭而別!勃拉姆斯愛他的所有親人,但他對母親的愛,大大勝於他對其他親人的愛。在給他的摯友鋼琴家克拉拉的信中,勃拉姆斯道之:“昨天下午一點,我們埋葬了她(指母親),她看起來一點兒都沒有改變,還是和生前一樣甜美而仁慈”。在另一封給克拉拉的信中,他又道之:“當這悲傷的一年結束後,我將更加地思念我親愛的媽媽”。不知有沒有人會否認,勃拉姆斯所創作的《德意志安魂曲》等,有他母親的影子在! 在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那個年月,世上沒有母親節。那是不是就能說明,人們不會只是在母親節時,才會記掛着惦念着自己的母親。 費拉拉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