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發展前景廣闊 五月九日在廣州南方學院舉辦“大灣區音樂與健康”學術論壇,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指導、聯合會音樂療法專業委員會主辦,匯集國內外音樂和醫學專家,分享與探討各自在健康領域所取得的成果。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稱,大家“共同開啟一場音樂與生命的對話。” 論壇不僅探討音樂與醫學的學科交匯,更探索適應新時代的健康生活方式。 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是利用樂音、節奏對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進行的一種治療法,在這當中,音樂是一種工具。正如有專家指出,音樂是一種強大而且有幫助的用具,用來建立溝通的管道,支持兒童和成人在心智、肢體、社會行為和情緒的學習和重建。經過相關研究證明,音樂治療能被有效地運用在不同醫療保健及教育環境。尤其是我們經歷三年疫情之後,大健康的概念成為人們健康生活的重要議題,同時為從事音樂包括音樂學、作曲、甚至演奏、教育等專業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教授率先把音樂干預納入整合治療腫瘤並提出指南方案,標誌着音樂也將可以作為疾病的常規防治手段。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突破,對於現代社會人們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下對身體健康造成大的傷害,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常令人振奮的消息。 音樂治療學科在中國並不算落後,尤其是獨有的中醫藥學,在世界上是處於領跑階段,音樂治療專委會近幾年來在會長、著名的中醫師王新華校長帶領下積極構建具中國特色的音樂治療學科,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完善政策體系,成績可喜。聽廖昌永院長介紹,上海音樂學院建立“音樂康療專業”,成立“ 音樂人工智能療癒重點實驗室”,探索藝術、科技、醫學的跨學科融合。這些都是與時俱進的舉措。盼望澳門也能開始着墨音樂治療。 □清 風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