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工程牽引多元發展新格局 夏寶龍主任連日來深入澳門一線調研,與政府和社會各界就經濟社會民生發展作深入交流,十二日在與工商界座談會上提出發揚鬥爭精神、堅定發展信心、發揚企業優勢、講好國家及港澳故事的四點要求。就在此時,傳來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消息,中美發佈聯合聲明、達成多項積極共識。這是我們國家在外部極限施壓下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不懈開展鬥爭的成果,也充分驗證了夏寶龍主任的四點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澳門作為祖國的掌上明珠,背靠日益強大的祖國,只要始終以高質量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始終堅定維護國家安全主權和利益,鍥而不舍地通過改革突破制度壁壘,就一定能在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橫琴深合區第二階段任務目標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當前,新一屆政府正謀劃建立基金,並以此為抓手,推出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等四大標誌性工程,旨在有力牽引“一加四”經濟適度多元戰略走深做實。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是撬動國際人才集聚高地建設的支點,可填補澳門高教與產業的需求斷層,為培育灣區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可進一步豐富一中心內涵元素,實現以文賦旅、以旅彰文的蝶變,破解客源結構失衡和旅客人均消費連年下滑的困局。珠江西岸國際航空樞紐可提升本澳航空客貨運的通達性和承載力,強化澳門對東南亞、葡語國家的經貿輻射力,有助於在未來塑造澳門臨空經濟生態圈。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則可與產業引導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產生協同效應,重點突破集成電路、中醫藥大健康等領域的技術轉化瓶頸,推動“澳門研發+灣區製造”的產業協同,做強粵港澳科創走廊節點定位。 四大工程既是破解產業困局的“破冰船”,更是彰顯“一國兩制”生命力的示範窗口,要針對四大項目的落地難題,聚力攻堅,找準突破路徑,使其成為本澳多元發展新格局的牽引。 有必要針對四大工程成立專項協調工作組,強化立法協同和評估機制建設,做好項目落地、要素流通所需的境內外軟聯通配套。如可爭取深合區試行跨境教育服務負面清單,建立雙學籍、雙校區認證體系,打破師資流動與科研經費跨境使用的政策壁壘,適時修訂《航空運輸法》,優化專營權機制與航線網絡佈局,為臨空經濟提供法制保障。 同時,還要注重相關項目投資、運營的規劃,積極探索PPP多元融資運營模式,做好賦能帶動、政策設計和市場工具創新運用。如透過租金補貼、商業配套優先入駐等政策,引導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的產業鏈分工,實現共用式升級,確保經濟轉型紅利普惠於民。針對科技研發的產業化風險,借鑒國際經驗設立技術轉化保險,加強與上海、深圳、香港金融市場的聯動,發行科創REITs募集社會資本,形成科技+金融的雙輪驅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我們要將習主席的四點希望和夏寶龍主任的四點要求落到實處,沿着中央指導的改革發展方向,將中央期許分解轉化為一項項攻堅清單,扎扎實實做好“一加四”功能定位和多元發展策略,特別是要科學謀劃、做深做實新一屆政府提出的四大牽引工程,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澳門學者同盟名譽主席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施家倫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