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疙瘩 陝西有一家常菜名叫菜疙瘩,材料和做法都很簡單,就是把各種蔬菜切碎,調味後拌入麵粉,搓成丸子,也可以不搓,在盆裡鋪平便直接放鍋裡蒸,蒸熟後沾着蒜香的油潑辣子吃。我總是無法抗拒味道樸實的菜餚,在當地吃過一次後便念念不忘。還記得那天餐桌上有各種美味的肉食菜餚,朋友對當中的葫蘆雞讚不絕口,轉頭卻發現我在專注吃菜疙瘩,還將近吃了一半。他給我翻了一個白眼,我則笑說我很好養。 菜疙瘩在廣東不常見,所以只能自己動手解饞。當地人一般會用薺菜或者苜蓿菜,在澳門市場買不到的話,可以用其他菜莖比較幼嫩的青菜代替,例如菠菜,也可以加入土豆、紅蘿蔔、茄子和豆角等。這道菜特別適合獨居懶人,家裡經常剩下半顆土豆、幾條豆角、幾根青菜,把它們做成菜疙瘩便不會浪費,除了有豐富的纖維和維生素,還能充當主食,吃到碳水,一舉數得。 人越大,對味道豐富和做法複雜的菜餚越不感興趣。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隨時可以享受各種好酒好菜,但似乎永遠填不滿內心的空虛。吃了,喝了,飽了,醉了,醒了,然後便會計劃着下一頓。玉盤珍饈可以是慾望的無底洞,即使沒吃到肚滿腸肥,心境也難以清澄寧定。我也有過放任吃喝的日子,越吃越不滿足,像是一種癮,總是貪戀那一兩個小時美酒佳餚帶來的醉生夢死。我沒有要求自己做到清心寡慾(也應該做不到),只是身體很自然而然地想要推開琳琅滿目的誘惑,在比較簡單的味道裡尋找一份實在。 現在休假,已鮮有約朋友外出聚餐的念頭,反而喜歡在家裡研究一些簡單美食,再跟有興趣的朋友分享。菜疙瘩靜靜躺在蒸籠裡,香氣悠悠散開,再泡上一壺紫陽毛尖,是我周末的充電方法。 月 河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