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殘特運完善體育場 粵港澳三地即將共同承辦全國運動會及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暨特殊奧運會,是體育領域一大盛事。不過,本澳面向殘疾人士的體育場地設施不足,需要不斷完善及優化。 截至今年三月,澳門持有殘疾評估登記證者累計達一萬九千八百多人。此數字在整體人口中比重並不算大,但當中每人都有一顆渴望參與體育、擁抱健康生活的心。 本澳專為殘疾人特設的運動場地少之又少,殘疾人士不得不與大眾共用普通運動場地,看似“資源共享”,實則諸多不便。以視障人士為例,普通運動場地即使設置基礎導盲指示和無障礙通道,惟外界喧囂、其他運動人士的走動干擾,無法專注,挫傷運動的積極性。 全國殘特運這重大賽事的舉辦,是完善澳門殘疾人體育場地設施的絕佳契機,應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本地殘疾人士實際需求,從場地規劃、功能設計等多方面入手,打造真正適合殘疾人專用的運動場地。不僅要在硬件設施上做到無障礙,更要制定針對性的安全保障措施,在軟件服務上體現人文關懷。 悅 鳴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