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從馬蒂斯花籠到鍍鉻睡蓮



100 years is not enough Nir Hod

Matisse's Flower Balcony Damian Elwes

人造熱帶 簡喬倩

    從馬蒂斯花籠到鍍鉻睡蓮



    ——觀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自二○二三年疫情緩和後,始終是大眾重尋藝術體驗的焦點之一。在媒體持續造勢與藝術界熱切期盼下,展會熱度迅速攀升。二○二五年三月,當全球數百家頂尖畫廊再聚香港,各家都紛紛帶來他們的著名藝術收藏——每一件作品背後,都是一個值得深究的策展敘事。儘管短暫時間內難以細品所有的創作,但本次還是有些驚喜創作想分享給讀者。

    在陰雨連綿降溫天的三月,Pearl Lam Gallery展位的《Matisse's Flower balcony》以燦爛的色彩瞬間消除灰蒙。Damian Elwes一直專注於在世、已故藝術家的工作室場景再現,這幅二○二五年新作將馬蒂斯海景工作室的花園一角定格:落地窗外湛藍天空綴着稀薄雲絮,高層視角下的街道房屋被翠綠植被環抱;視野看向近處,半個六邊形花籠式的陽台上,紫、白、藍、黃、粉各色盆栽蓬勃盛放——是馬蒂斯親自打理,還是家人為他種下靈感的種子?這感覺是炎熱的夏天時刻,但或許又有陣陣海風吹拂着,令人不禁揣想:當年野獸派標誌性的濃烈色彩,是否從這般斑斕中生長而出?

    關於人類與大自然議題的作品,今年也頗多,Exit Gallery帶來青年藝術家簡喬倩的新作《人造熱帶》,以綠色系為主調打破了她過往偏愛藍色系的創作。不同於以往聚焦植物的某個視角的特寫,這次她的視野更像是擴展到整片森林——花草樹木構成的密林彷彿被有形的手輕柔環抱,筆觸技法和顏色的調和使畫面的靈動感非常強,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表達着藝術家的情緒感知。簡喬倩說過喜歡在散步中觀察人類與自然共生的植物細節,而這次創作的視角從微觀到宏觀的轉變,是否代表她有了新的觀察發現?

    經典作品再創作也是本屆不容忽視的熱點,Kotaro Nukaga Gallery展出Nir Hod近年系列新作《100 years is not enough》。莫奈在一百多年前創作了《睡蓮》系列,Nir Hod以當代手法利用油和丙烯酸在亞麻布表裡鍍鉻,這種工藝呈現《睡蓮》的一種鏡面的反光質感,不同角度和光線下也呈現不同質感,精準再現原作波光瀲灔的質感,更暗藏互動機制——當觀眾靠近畫面時,身體輪廓便被悄然拖入畫面,鍍鉻層折射出觀者殘影,恰似立於睡蓮湖畔的臨界時刻。另外,Nir Hod是在以色列出生的藝術家,在《100 years is not enough》的創作中,他表示希望以自身的個人記憶和創傷性歷史事件為靈感,探討觀者的期待與繪畫物質現實之間的微妙張力。更值得玩味的是,莫奈的《睡蓮》本身便承載着戰爭陰影。一九一四年一戰爆發後,莫奈將睡蓮系列視為“獻給和平的禮物”。Nir Hod也許是在藉全世界著名的《睡蓮》,去表達對以色列家鄉的戰火紛飛的悲痛。原本莫奈的睡蓮是更多模擬陽光效果的鈷藍和朱紅的互補色,而Nir Hod的鍍鉻光面質感以一種冷調的金屬色,是在暗示着硝煙戰火對自然色彩的吞噬?當觀眾試圖在鏡像中辨認自我時,那些扭曲變形模糊的輪廓,像是被炮火撕裂的現實……

    然而,在這場藝術的饗宴中,面對全球頂尖的藝術博覽會難以避免的審美疲勞和趨同化困境,本屆展會也在提醒我們,真正的共鳴永遠生長在個人經驗與歷史土壤的交匯處。我們或許該追問:那些真正能打破審美慣性的,究竟是展場上永無止境的形式翻新,還是藝術家的個人生命體驗的淬煉?答案可能就藏在每個觀者被作品擊中的瞬間。



    雨    桐



38

鮮花
36

握手
80

雷人
83

路過
28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