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喝一碗 《茶館》裡常四爺與二德子的衝突是精彩的正戲。其調解的過程也值得細品。首先是松二爺試圖調解兩人衝突,他奉承二德子是營裡當差的爺,請他坐下喝一碗茶。二德子沒把這位無權無勢的旗人放在眼裡,不接受其調停。眼看常四爺與二德子就要動手,掌櫃王利發急忙跑過來勸解。但二德子也不予理會。兩人就要交手。這時候,一直在角落獨自喝茶的馬五爺開腔制止二德子動粗。二德子氣焰頓消,乖乖撤離衝突現場,向後院走去,還吩咐夥計李三,由他來付馬五爺的茶錢。 馬五爺何許人也,據劇本人物表的介紹,他是“吃洋教的小惡霸”,據王利發向常四爺介紹,“他就是吃洋飯的。信洋教,說洋話,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縣的縣太爺去,要不怎麼連官面上都不惹他呢!”這就能解釋橫行霸道的善撲營武夫二德子何以會懼怕馬五爺。 作者的匠心所在,就是在後院的大“講茶”開始之前,設計了一次小“講茶”。這次小“講茶”的起因是常四爺諷刺大“講茶”的打手們不會真打,而衝突激化的原因是常四爺諷刺打手二德子不敢打洋人。當時的社會現狀是,平頭百姓怕當官的,當官的怕洋人,也連帶着害怕吃洋飯的買辦。二德子是善撲營當差的,算是小武官,他不怕松二爺,也不怕王利發。在他眼裡,松二爺、王利發都是無權無勢的人,根本沒有資格做調解員或仲裁者。馬五爺是吃洋飯的買辦,二德子不能不懼。這就意味着,“吃講茶”不完全是講道理,也要講權勢,與正規法院的仲裁不可相提並論。 從衝突的性質來看,常四爺與二德子的衝突其實更能反映社會深層次的矛盾與當時列強入侵中國的歷史狀況,並且是發生在茶館大堂這一敘事主空間的正戲。它與發生在茶館後院這一輔助空間的“襯戲”——大“講茶”,有着多重扭結關係。 龔 剛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