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悅讀科幻之美》科幻文學講堂



全體活動人員大合照

眾嘉賓與講者合影

澳門科學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穆欣欣

作家檸檬羽嫣

作家李易謙

    《悅讀科幻之美》科幻文學講堂



    ——助推青年學子探索未來



    為響應世界讀書日,由中國作家協會與澳門科學館聯合主辦、澳門城市大學協辦的《悅讀科幻之美》科幻文學講堂,於四月二十三日下午在澳門城市大學文化中心劇院舉行。是次活動特別邀請內地青年科幻作家李易謙和蘇東寧(筆名“檸檬羽嫣”)以“未來有多遠”為題,與聽眾分享自己科幻創作的經驗,加深對科幻文學的認識。



    澳門科學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穆欣欣表示,館方始終以青少年科普教育為核心使命,而科幻文學正是激發科學興趣的重要載體。科幻作品融合科學基礎與人文關懷,通過構建未來場景探討現實議題,如氣候變遷、人工智能等。另一方面,科幻創作對科技發展具有預見性,如機器人概念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便出現在科幻小說,而當今科技迭代周期已縮短至兩三年,可見“未來”的概念正被技術革新重新定義。

    針對“如何平衡專業與創作”的疑問,穆欣欣董事長強調今年特邀兩位“跨界作家”是有示範意義,檸檬羽嫣是臨床醫師,李易謙則是電視台記者,他們都證明工作與創作是可以並行發展的,啟發了青年多元人生的規劃。

    談及跨界創作的具體實踐,檸檬羽嫣坦言轉型歷程並非偶然。面對“理科背景是否為科幻創作必備條件”的提問,她以《太空漫遊2001》為例說明這類經典科學素養固然重要,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才是核心。同時,特別推薦劉慈欣《帶上她的眼睛》一書,該著作以人性軟化科技設定,是讀者首次踏進科幻世界的不錯選擇。

    相較於檸檬羽嫣的科學實證精神,身為記者的李易謙展現了文科思維的獨特優勢。

    回憶創作《維度》的考據困境,他幽默分享對比時代變遷,當年為了查因紐特傳說跑遍圖書館,如今人工智能已讓搜尋資料的效率倍增。對於“文科生如何駕馭科幻”的疑慮,他直言科幻本質是對人類處境的寓言,是需要以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而非依靠公式來計算。



梁凱晴   培正   高二

關心悅   培正   初三

鄭董穎   培正   初三

朱學賢   培正   初二

張  晴   培正   初二



46

鮮花
90

握手
18

雷人
97

路過
81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