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兒Apple製作的手工花 善言 善行 善色 善教 托兒所階段的幼兒大多是一到三年歲,尚理解情緒的本源。當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或感到委屈時,就會以哭鬧、尖叫等方式表達不滿。而決定幼兒情緒穩定發展的“敏感期”,正是在生命最初的三年。 日前,有機會為一眾托兒所家長講了一場關於幼兒情緒發展與處理的分享會。熱情的家長們紛紛提出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我結合自身的育兒經驗一一解答。時間在積極的互動中飛逝,雖然未能給予所有家長最完善的建議,但我想強調一點,為人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應做到“四善”:善言、善行、善色和善教。 善言,意味着再大的事也要好好說話。父母的心情和態度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環境。我們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與他們好好溝通,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表達能力。 善行,指的是微小的行為也能帶來巨大的感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他們常常通過笑容、淚水、擁抱或抗拒來傳達愛、渴望或不安。理解這一點,我們就能更好地解讀孩子的情緒訴求。 善色,強調每天多給孩子好臉色。正如一句英語諺語所說:“Happy wife,happy life.”一個家庭的幸福需要先生們的付出,家庭氛圍愉悅,幼兒也能從父母的表情中感受到快樂。 善教,則意味着看淡得失,減少比較。天下有兩種“較”要避免,一是過度計較,二是盲目比較。成為家長後,請不要再拿孩子的身高體重、會不會唱歌跳舞畫畫等與孩子有關的事來做比較。 育兒如養花,一邊養,一邊靜待花開。耐心、理解和愛的陪伴,是引導幼兒情緒的關鍵。這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不容易。但如果我們能做到“四善”,不被孩子的負面情緒所困擾,孩子偶爾出現的小情緒也能迎刃而解。 幼兒雖然年紀小,但他們時刻注視着父母的一舉一動和情緒變化。因此,家長做好孩子的“鏡子”,才能讓孩子做好我們的“鏡子”。情緒穩定的父母,孩子自然也會耳濡目染,將有助於幼兒在生命最初的三年裡,建立健康穩定的情緒發展基礎。 安娜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