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人潮 這世代,旅遊是人類除了返工之外的另一項日常事務。兩者無縫交接,“一放假,即旅遊”,成了現代人的生活模式。 不用上班的日子,總要離開居住的城市,出外走走。大家都這樣想,所以到了假期,不論長短,交通運輸定會錄得數億人次的客流量,名勝景區、遊玩樂園、野外莊園,紛紛湧現人潮,這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剛過去的勞動節假期,勞動的人們暫時不必勞動,都跑去玩樂了,內地出遊人次是三億一千四百萬,殊不簡單,各景點的密集人群印證這數據並無花假。連好些要登山攀嶺才能到達的景區,都是萬頭攢動,聲勢浩大。那些住在深山裡的飛禽走獸,大概都被嚇得躲進洞穴裡,因為外頭連讓牠們站立的位置都沒了! 有時還真佩服熱愛旅遊的群眾,不必勞動的日子還如斯勞累折騰,為啥呢?帶着小孩的父母尤其吃力,但他們全都不介意,認為有空該多帶小孩出來玩玩。只是那些小人兒在擠迫的人群裡動彈不得,真會弄到四肢麻痺、目光呆滯,只差沒昏過去。 我等見識短淺之徒,從網絡或電視上看到那些人山人海的場景,真感到震撼。自問心血少,沒見慣大場面,假若置身其中,光是嘈雜聲已能把在下耳膜震穿,再有就是沒本事跟人家爭氧氣呼吸,還有最重要的是:怎麼上廁所? 看到擠在往長城山嶺上的人群,進很難,退也不易,硬是被卡在中途,“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才是好漢。那,到了一半,也算是“半條”好漢吧?還是不甘心的話,下一回,挑個長假期,再來擠一次,想也會被卡在半途上的,那就好了,再作“半條”好漢,半條加半條,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一條好漢了! 彭海鈴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