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談會討論氣氛熱烈 ![]() 澳門師生參加座談會 各界座談探討澳人對抗日戰爭貢獻 澳門抗戰救亡孤島不孤 為銘記歷史、傳承愛國精神,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澳門歷史教育學會與澳門歷史學會昨聯合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座談會”,主題為“孤島不孤:澳門抗戰救亡的歷史記憶與時代精神”。多位專家學者、中學師生以及澳門各界代表三十多人參加,深入探討澳門同胞對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特殊貢獻。 座談會昨日下午三時在福榮里九號文化公所舉行。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殷汝濤,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會長、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林發欽,中華教育會理事長鄭洪光,澳門歷史學會會長陳樹榮,廣大中學校長陳建邦,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會長鄭國強,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會長黎日隆,澳門文教出版協會理事長趙香玲,澳門歷史教育學會理事長何其庭等出席並作主旨發言。 抗戰精神扎根社區 林發欽致詞稱,抗戰救亡史,是澳門愛國主義教育最生動的教材。紀念抗戰歷史,不僅是為致敬先輩的犧牲,更是為讓年輕一代理解:愛國精神從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扎根於具體歷史情境的集體選擇。為響應特區政府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組織開展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活動的施政舉措,該會今年將聯動多個歷史、文化、教育社團及社會各界,策劃抗戰主題的學術研討、文物展覽、青年導賞、抗戰主題電影展等系列活動,希望通過學術與大眾的雙向對話,讓抗戰精神扎根社區、深入人心。 鄭洪光表示,日軍佔領香港後,大量難民湧入澳門,不少名校遷來澳門續辦,不少名師來到澳門執教,不少文化機構、文化人來澳避難。據統計內地遷來澳門的學校超過四十所。澳門現存的七十五所學校中,近十所是在當時遷來澳門的內地名校。中華教育會及不少社團也開辦難童義學,免難童因戰爭而失卻接受教育的機會。 支持抗戰不遺餘力 陳建邦稱,一九三八年日寇鐵蹄踏至廣州,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其中一部連同大學計政班被迫移至澳門繼續辦學,時任大學教授的陳律平隨之來到濠江,兼辦義學、平民識字班,服務廣大逾半個世紀。抗戰時期,廣大中學的童軍甚為出色,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一次赴省城活動的全澳六十一名代表中,廣大佔了三十位。師生愛國,支持抗戰不遺餘力。 澳科大社會和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大眾報》社長胡根書面發言介紹其長篇小說《孤島》,以柯麟醫生為原型,立足於真實的歷史背景,還原澳門在抗戰時期的社會生活,反映愛國同胞在這個大時代洪流中可歌可泣的事跡。該小說於二○二一年由文化公所出版,簡體字版將於近期在廣東出版。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孤島迷霧》,將於近期在內地開拍。 本報記者 許文權 報道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