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地與海 促經濟多元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續在澳考察調研,昨先後考察媽閣廟、海事博物館、大熊貓館,以及數幅擬發展用地,並乘船考察本澳海域。一連串的考察點、線、面,基本上圍繞片區文旅、中葡文化、海洋規劃等,亦對應行政長官岑浩輝首份施政報告提出的中長期四大項目。 國際局勢動盪,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影響居民與旅客的消費力,本澳今年的博彩稅收亦未予樂觀。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步伐的快慢,將是今後經濟發展的關鍵。夏寶龍前日會見多個社團負責人時,亦重點關注本澳愛國社團自身建設與如何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語重心長,提醒要居安思危,要將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課題隨時放在心中。 本澳是外向型、高度依賴旅客及旅遊博彩業的城市,內外經濟環境的急劇轉變,必然影響本澳稅收。即使過去的春節、“五 · 一”黃金周客似雲來,但數字揭出的真相是,本澳博彩收益首季未能達標,澳人對未來要有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底視察澳門時所提出的系列講話精神中,就提出“四個着力”,首個要求就是本澳要着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施政報告提出的四大項目:建設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澳門珠江西岸國際航空運輸樞紐(港)及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正是圍繞“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及“1+4”多元產業發展方向,在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方面展現更大作為,首尾呼應。 夏寶龍昨考察數幅擬發展用地,瞄準上述重大項目的選址,亦關注本澳用海規劃。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有意利用澳門半島與氹仔之間的水域兩岸,用好“戰略留白”的土地儲備及合理規劃海域資源,關乎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出路與居民生活質素的提升。面對內外挑戰,本澳有需要加快落實“1+4”產業佈局,善用土地與海域資源,推動文旅、科技等新興產業成長。唯有居安思危、主動求變、切實出招,才能在全球經濟變局中穩步前行。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