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相冊《允美家》 回到首爾,居住在城山洞。這裡多半是紅磚老別墅,是韓國經濟起飛時代中產家庭的居所。屋主在廚房(家人相聚的角落)放了一本攝影集《允美家》。 允美大概也曾在這樣的房子裡成長。父親全夢角是業餘攝影家,從一九六四年允美出生起,就拍攝着這家中點點滴滴:拍允美爺爺、母親,和兩個陸續出生的弟弟。一本書就是一個家,家庭日常像河水,流進城市這一容器。鏡頭平實不奢華,都是父親對允美、對這個家說的話。 允美結婚的時候,父親意識到“幫孩子拍照”這個工作或許該告一段落。允美婚後赴美深造,經營着屬於她自己的家庭。他說和妻子時常仰望天上的飛機,才發現原來那麼多航班路經家上方,往來金浦機場。 這本攝影集於一九九○年出版,二十年後再出版的時候,無論是允美,或對這個家庭來說,已全然不同。它呈現韓國社會數十年的變化,相片裡“不在場的父親”,卻因為鏡頭下充滿感情的畫面,讓愛迴響在允美的後半生。這對攝影的“即時性”不斷展示的今日生活,“強化了‘當下’,弱化時間感”的庶民攝影別有意義。 允美把父親另一輯《我太太》放在《允美家》之後。從戀愛開始就拍攝的女孩,記錄一個韓國女性人生的多重角色:天真自由的女孩、媽媽、獨自生下兒子的太太、第一次哺乳、和孩子遊戲、帶着孩子走在城市街區、和孫子舞蹈的阿嬤……這組影像拍攝在他罹患胰臟癌期間。鏡頭充滿着對家依戀之情。允美將這些相片放在攝影集的最後:“就像是父親給母親最後的一封情書。” 川井深一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