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月自然瘦,做3休 1,168黃金實踐版》 作 者:野上浩一郎 譯 者:羅淑慧 出 版 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5月 輕鬆實踐“做三休一”瘦身法 也許大家早已聽過“168斷食法”,甚或親身試驗過。本書介紹的瘦身法正是這種斷食法的進階版,名為“做三休一”瘦身法,由身為整骨醫生的作者所創。他發現許多病患的身體疼痛其實由肥胖所致,從久坐導致腰痛的上班族、產後媽媽到膝蓋疼痛的長者,控制體重才是解決身體疼痛的根本之道,於是鑽研並推行“零意志力”也能見效的瘦身法。藉由指導患者們透過調整飲食,將瘦身習慣自然融入日常,打造出不復胖的理想體型。至今累計成功案例超過六百人,減重三公斤以上的比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六點六。 所謂“做三休一”瘦身法,是指以“168斷食法”做滿三天之後,便休息一天,持續操作三個月,過程中必須遵守以下三個規則:一、ON的三天(行動日),進食時間限以縮至八小時(蛋白質飲品和蔬果昔除外,可以在禁食的十六小時內攝取),避開三十種NG品項;二、OFF的一天(休息日),無進食時間限制,選一餐食用NG品項;三、每日記錄體重、體脂率、飲食內容、進食時間。 書裡詳列了ON的三天須避開的三十種NG品項,並稱之為娛樂食品,全都是高糖、高脂、油膩的易胖食物(包括拉麵、薄餅、薯條、加工食品、含糖飲料)。這些食品並非身體所需,但是吃了之後,大腦卻會產生幸福感。然而這種幸福感只屬短暫性,經過數小時後,就會湧現出焦慮、想吃更多的情緒。此時若再多吃,就會攝取更多的熱量,繼而陷入吃再多都無法讓身體獲得滿足、飽足的惡性循環。據統計在肥胖者的飲食中,娛樂食品的比例約佔整體的八至十成。事實上,只要在三天裡控制飲食,避開三十種NG品項,就能阻斷肥胖連鎖,將身體導入瘦身模式。 更進一步來說,在ON的三天要以身體所需的基礎食品為主,而此類食品正是傳統日式料理中出現的豆、堅果、海藻、蔬菜、魚、菇、根莖和米這八類食材,加上發酵食品(味噌、米糠醃漬),透過三菜一湯的形式均衡攝取營養,為最理想的健康飲食。 要注意的是,瘦身期間要設法讓行動日(ON)和休息日(OFF)的比例保持為三比一。此外,如連續兩天都休息,很容易會變胖,故應盡量避免此情況。一旦遇有聚餐、應酬活動影響瘦身計劃無法正常實施或情況開始混亂時,只要按日程安排彈性調整、重頭來過“做三休一”便可,這樣就不必為了瘦身而犧牲人際關係。 作者指,大多數人瘦身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實行嚴格的飲食控制、做劇烈運動、交由他人(健身教練)監管體重。雖則堅持忍口、努力戒糖、勤奮運動就一定能瘦下來,但往往因為過程太過辛苦,使人產生極大壓力,導致生活品質及效率大幅下降。再加上,在瘦身計劃結束後,生活又再回到過去的狀態,自然就容易復胖。 本書提倡的瘦身法毋須靠意志力,不用刻意挨餓及勉強自己做劇烈運動。在努力瘦身三天後,隔天便是休息日,也是獎賞日,在這天可以不受時間限制,隨心所欲地進食,還能選一餐享用原本須避開的三十種NG品項。如此具有獎勵性質和彈性,亦兼顧人生樂趣的機制,才讓人更有動力持續下去,也更容易達到減重目標。 書中除了解說這套瘦身法的運作機制和執行要點外,還剖析常見的瘦身錯誤與迷思、分享加速瘦身的生活習慣,並且結合腦科學、營養學及中醫的觀點,提出應對嘴饞、解決酒癮等問題的替代方案,例如:想吃甜食時,含顆零熱量糖果或吃可可含量百分之七十的朱古力;要喝酒,就挑不易發胖的酒來喝,痛快小酌五天,然後連續兩天不喝酒,藉此瘦身之餘也順道養肝。 看完本書,決心要學以致用,實踐今年的瘦身大計。目標不在於一定要減到多少公斤,而是如書中所言,建立營養均衡的飲食習慣,重拾身心最佳狀態,活出更好的自己。 卡 爾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