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議每十年進行一次檢查 預防直腸癌 腸癌知多啲 結腸直腸癌是大腸(也稱為結腸)或直腸內壁生長出的異常細胞,男性和女性均可發生,在美國是癌症死亡率第二高的疾病。在本澳結腸癌五年相對粗存活率為67.9%,直腸癌則為66.8%。而腸息肉是生長在腸道內部的腫瘤,多是無害的,但如果沒有及早切除,有些腫瘤可能會轉變為大腸癌,最常見的兩種腸息肉類型是腺瘤和增生性息肉,當結腸內壁細胞的生長和修復方式出現問題時,就會形成。 正像其他癌症一樣,發生腸腫瘤或腸癌,有些是人們無法控制的風險因素,例如年齡(大多數腸癌患者年齡超過五十歲)、息肉或發炎性腸道疾病、有結腸直腸癌或癌前結腸息肉家族史;但有些是人們可控制的風險因素,例如吃大量紅肉、加工肉類或高溫烹調的肉類、肥胖(腰部脂肪過多)、運動不夠、吸煙、大量飲酒等,我們要盡量避免這些可能增加腸癌機率的事情。 儘早發現意味着更容易治癒,但大腸直腸癌早期往往沒有症狀,所以提高警覺及早檢查很重要。腫瘤只會間歇性地產生少量出血,並且只有在對糞便進行化學檢測時才會發現,因此出血這重要的早期預警信號往往難引起人們注意。隨着病情惡化,糞便中帶血或腹痛,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秘或腹瀉,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或疲勞,當這些症狀出現時,腫瘤往往會變得更大並且更難治療。當然,糞便上帶血或血便令人擔憂,但這並不一定意味着癌症,許多其他問題也會導致消化道出血,包括痔瘡、潰瘍、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等,此外,鐵和某些食物(如甜菜)會使糞便呈現黑色或紅色,錯誤地指示糞便中有血,但是,如果發現糞便中有血,還是應該及早求醫,以排除嚴重疾病並確保適當的治療。另外當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常感到疲倦和無力,休息也無法感覺好些,或出現異常的胃痛或脹氣嘔吐,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務必去看醫生以確保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對於大腸直腸癌患者來說,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挽救生命。 大腸直腸癌檢查 篩檢是早期診斷的關鍵,最簡單的當數大便血液檢測。大便潛血檢測和大便免疫化學檢測可以顯示大便中是否有血,這是腸癌的早期預警徵兆,根據測試類型,需要提供最多三小份大便樣本。建議每年進行檢查,如果大便潛血陽性,再進一步行大腸鏡檢查。外國新近推出一種名為Cologuard的測試,檢查大便樣本中的血液或可疑DNA,報道此測試對於發現結腸癌非常準確,但陽性者仍需進行大腸鏡檢查來確診。專科醫生建議大多數人在四十五歲後每十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透過早期發現腫瘤來幫助預防大腸直腸癌。腸鏡過程如果發現息肉,醫生會順便將其切除,當然之後需更頻繁地進行篩檢隨診。 虛擬大腸鏡檢查 這是使用CT掃描來顯示結腸的3-D模型,無需將相機放入體內即可顯示息肉或其他問題,但缺點是可能會漏掉小息肉,如果檢查發現有息肉,其後仍然需要進行真正的大腸鏡檢查。醫生建議最好每五年進行一次虛擬大腸鏡檢查。 柔性乙狀結腸鏡檢查 此乃用一根細管來檢查直腸內部和結腸底部,該管子尖端有燈和攝像頭,可以顯示息肉和癌症。 腸癌確診 腸鏡檢查顯示可能有腫瘤的話,就要進行切片檢查。在大腸鏡檢查過程中,胃腸科醫生取出息肉並從結腸中任何看起來可疑的部位取得組織樣本,病理科醫生再在顯微鏡下研究該組織以確定其是否為癌症,以及腸癌的分期,用以了解疾病擴散的程度並決定治療方案。癌症分期越高,代表病情越嚴重,反而腫瘤大小並不一定會產生影響。 腸癌的分期 ○期:癌症位於結腸或直腸的最內層;第一期:腫瘤已侵襲至結腸或直腸的肌肉層;第二期:癌症已擴散至或穿過結腸或直腸的最外層;第三期:已擴散至該區域一個或多個淋巴結;第四期:癌細胞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如肝臟、肺臟或骨骼。 腸癌存活率 康復機會取決於癌症的階段。談到癌症,人們常會聽到“五年存活率”,此乃確診後存活五年或更長的人數百分比,腸癌第一階段的五年存活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七至百分之九十二。手術在早期結腸直腸癌的治癒率非常高,除了最後階段外,臨床上醫生都會切除腫瘤和周圍組織,如果腫瘤很大,可能需要切除整段結腸或直腸,建立腸造口(人工肛)幫助排便。如果疾病影響到肝臟、肺臟或其他器官,手術也無法治癒,但有助緩解症狀。即使大腸直腸癌已擴散至淋巴結(第三期),有時仍可治癒,治療包括手術和化療,放射療法亦是一種選擇,如果疾病復發或擴散到其他器官,治癒會更加困難,但放射和化學療法可緩解症狀並幫助延長生命。 射頻消融術(RFA) 此治療方法是利用強熱燒毀腫瘤。在CT掃描的引導下,放射科醫生將針狀裝置插入腫瘤及其周圍區域,摧毀一些無法透過手術切除的腫瘤,例如轉移性結腸癌,特別是肝臟病變。 大腸直腸癌可預防嗎?答案是肯定的,透過健康習慣例如吃營養飲食,進行足夠的運動,控制體內脂肪可以大幅降低患腸癌的機率。飲食中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加工肉類和紅肉,用全穀物取代精製穀物,這亦有助維持健康的體重。另外透過運動亦能預防癌症,保持活躍的活動,是成年人對抗大腸直腸癌的強大武器。在多項大型研究中,最活躍的人患上腸癌的可能性比最不活躍的人低百分之廿四,無論工作還是娛樂,都無關緊要,保持活躍就有顯著效果。建議每周一百五十分鐘中度運動,例如快走,或每周七十五分鐘劇烈運動,例如慢跑,可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將活動分 散到整個星期。 閏 章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