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潤物無聲)在虛懷中成就生命的遼闊

在虛懷中成就生命的遼闊



    人性中潛藏的“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恰似四重無形的屏障,阻礙着我們望向更廣闊的天地。老子提出的“四不”準則,不僅是修身之道,更是在喧囂時代保持清醒的良方。這些智慧,經由家父馬萬祺先生的言傳身教與南師懷瑾先生的闡釋,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記。

    “自伐”幾乎是每個人都難以避免的人性弱點,尤其對初有成績的年輕人而言,渴望認可與炫耀的衝動時常難以抑制。南師曾說,真正的修養在於“功在天下而不自知”,正如堯舜治水,澤被萬代卻將其視為分內之事。家父一生踐行“肯分享不計較”的處世哲學,在我留學時,他讓我攜帶中國土產饋贈友人,不忘與同學分享美食。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實則蘊含着“不自伐”的智慧——真正的價值無需刻意彰顯,默默耕耘的力量往往更能深入人心。

    “自矜”與自尊僅有一線之隔,把握不當便會滑向傲慢的深淵。留學前夕,家父反覆叮囑我“把自己看低一點”,對師長和他人保持尊重,因為在異國他鄉以“文化優越”自居,只會招致誤解與敵意。他說:“只要活着才能待機,才能見證最後的成果。”這句話讓我明白,真正的強大不在於居高臨下的姿態,而在於虛懷若谷的謙卑。

    老子的“四不”智慧,本質上是一場破除“自我中心”的修行。在個體意識空前覺醒的時代,我們既要守護獨立思考的鋒芒,更要保有“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謙卑。放下對“自我”的過度執着,才能看清世界的全貌;以謙遜的姿態接納萬物,方能在人生路上行穩致遠。這或許就是中國文化“虛己”智慧的真諦——在放下與接納中,讓生命在時代浪潮中既堅守本真,又擁抱無限可能。

    (老子的“四不”智慧 · 二之二)



    馬有慧



86

鮮花
71

握手
68

雷人
12

路過
59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