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粵民族樂團廿周年紀念音樂會



楊苑玲、潘錫岳演繹客家山歌。

    粵民族樂團廿周年紀念音樂會



    廣東民族樂團《嶺南變奏》廿周年紀念音樂會,日前在廣州星海音樂廳上演,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也是當年《嶺南變奏》項目的藝術總監劉順執棒,與樂團攜手,並特邀客家山歌表演藝術家楊苑玲、潘錫岳,青年歌唱家李怡雯連袂呈現。

    音樂會序曲《鳳凰》,以題目象徵了本場音樂會的文化追求,在獨奏段落,廣東高胡、椰胡、揚琴等樂器依次疊加,奏出極具廣東音樂特色的旋律。第二首作品《樂隊扣連環》,將廣東音樂《連環扣》以五架頭與樂隊協奏的形式呈現。接下來的《珠江小景》,從廣東音樂《陌頭柳色》、《禪院鐘聲》中取材,以複三部曲式,將多個素材緊密串聯起來,以微觀視角照見老廣樂觀向上的生活哲學。

    客家山歌《足銀不使漚成銅》的演唱部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樂隊結合了音塊化的寫法,給予了演唱者最大程度的自由空間,不同段落生動展現了客家山歌獨唱、對唱、合唱,引歌、情歌、對歌等多樣化組合形式。上半場最後一首作品《雲山雁邈》,取材自潮州箏曲《胡笳十八拍》,頗具唐宋大曲遺風。

    下半場首首作品新五架頭《非不——半邊“悲懷”》,取材自呂文成先生的《悲懷》,通過碎片化的音型、不協和的音響,用詼諧的方式重新詮釋“悲懷”。其後,歌唱家李怡雯與樂團共同帶來了女聲獨唱《今夜伴月回》。而一首《五羊拾穗》,再現了羊城那段古老的傳說。“餓馬搖鈴”為疑兵之術,現場演奏的《餓馬搖鈴》卻諧謔、生動、有趣,鮮活地展現了餓馬的諸般情態。

    音樂會的壓軸曲目《佛跳牆》,是一道融合了多種元素、匠心獨運的精緻大餐,以潮州大鑼鼓為基礎,結合了潮州地區的“二四譜”唱念,詼諧靈動、妙趣橫生。常規曲目奏罷,現場掌聲經久不息,樂團又加演了一首《雷打芭蕉》,為音樂會完美收官。



19

鮮花
60

握手
60

雷人
32

路過
70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