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滯後礙桌球發展 桌球近日成為熱話,趙心童成為中國及亞洲史上首位桌球世錦賽冠軍。內地桌球熱潮持續,期望本地桌球能有新突破,讓這項紳士運動在本澳有發展空間。 本地桌球運動過去的發展空間一直受限,主因無疑是進入桌球室的年齡限制,窒礙發展群眾基礎。即使香港在今年將進入桌球室的最低年齡從十六歲調至八歲,本澳亦無動於衷,讓本地的桌球運動舉步維艱。事實上,桌球總會過去一直全力推動運動員向上發展,鼓勵運動員到內地參賽,亦不時舉辦裁判培訓班,讓更多新血加入澳門桌球這個大家庭。近年更有休閒企業舉辦商業性質的桌球表演賽,吸引不少旅客及居民到場觀戰,更令澳門體育迷重新將目光放在桌球。 有體育界人士指,奧蘇利雲、卓林普、丁俊暉等大師級人馬近年多次來澳作賽,加上趙心童成為新科世錦賽冠軍,再度在中國燃起桌球火,但這道火能否燃至澳門,或要寫上問號。相關政策措施持續,祇會是本澳桌球運動發展的最大絆腳石,總會等有心人巧婦難為無米炊。冀政府能給予更多空間推廣多元體育運動,改變固有想法,增加資源投放。 賈大廚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