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實況調整施工保交通民生 “五 · 一”假期結束,北區兩項重要工程──東北大馬路空中走廊建造工程及原特警總部上落客區重整工程相繼展開。兩工程涉及面廣、影響大,政府須密切留意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減低影響。 東北大馬路空中走廊建造工程於今年二月動工,分區、分階段逐步圍封施工,之前主要是擴闊道路,圍封部分落腳點進行樁基工程。至昨日,逐步圍封黑沙環中街至慕拉士大馬路之間的一段東北大馬路中央分隔帶、部分行車線及行人路,料開始建設空中走廊主體,暫時範圍不大。但隨着工程推進、擴大圍封,料進一步加重黑沙環區的交通負荷。 原特警總部上落客區重整工程將分為四個階段實施,總工期約半年。原特警總部辦公樓將清拆平整,未來,“發財巴”及公共巴士的上落客停泊區,都將遷移至原特警總部大樓地段。 上述兩項工程備受社會關注。北區人口稠密,交通繁忙,尤其東北大馬路作為北區其中一條主幹道,是往返關閘、黑沙環及慕拉士大馬路的大動脈,也是澳氹之間、半島東北南北交通網,以至接駁新城A區的重要樞紐,牽一髮動全身。同是空中走廊,與早年的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工程略有不同的是,東北大馬路周邊缺乏足夠的替代幹道,且工期較長,若分流不周,或加劇塞車,影響居民生活。 原特警總部上落客區重整工程雖然分階段,但已影響多條巴士路線的停靠站點。當局設置臨時站,巴士公司宜加派人員引導提醒乘客注意站點變更。由於該站平日乘客眾多,並習慣按線路排隊上車,建議現場加強指示,清晰列明哪些巴士線路變更,以免讓乘客“白等”。 兩工程與居民生活及城市運作息息相關,也影響到旅客進入澳門後的第一印象,施工期間的交通梳理至關重要。當局須採取更主動的分流策略,實事求是,因應實際情況適切調整,並確保資訊透明,平衡工程效率與居民出行需求。居民及駕駛者也應提前規劃路線,配合臨時安排,共同度過工程“陣痛期”。 夏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