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麻木 台灣近日發現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冷凍豬腳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食藥主管部門負責人五日表示,未來邊境查驗仍將維持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十的一般抽批比率,且根據“食安法”規定,不會針對合法產品要求標示或公佈流向,引來社會抨擊。 國民黨民代擔憂,當局對“萊豬”叩關仍未給交代,惹議的澳大利亞冷凍豬腳流向哪,搞不好過去早有“萊豬”在民眾肚子中。近期隨着新台幣升值,進口商購買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更便宜,未來恐怕有更多“萊豬”流入台灣市場,加上在美方壓力下,台灣對各地肉品恐怕也不能標註產地。當局對進口肉品的把關,過去是逐批抽驗,結果到二○二三年就停止,現在採最低標準的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十抽驗,有多少漏網之魚,恐連當局都不知道。 面對社會的質疑,台當局卻仍堅持執行最低的抽批比率,“不標示合法產品流向”的說法,更暴露了官僚體系對食品安全的傲慢與麻木,更讓人看見權力者如何用“合法”二字將公共健康風險輕描淡寫為數字遊戲。 萊克多巴胺的毒性爭議從未被科學完全定論,但對兒童、孕婦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潛在危害,已有國際醫學界多次示警。台灣當局口口聲聲“依法行政”,荒謬的是,當民眾質疑“合法”產品的安全性時,官員竟以“不公佈流向”搪塞,彷彿“合法”就等同“無害”。這種邏輯,猶如將毒藥貼上標籤後任由消費者自發避險,將政府監管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魯 木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