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屆亞太區插畫及動漫論壇海報 ![]() 蔡再鴻的代表作《 凹凸特工JINGGO》 ![]() 張東耀製作中的科幻漫畫作品 ![]() 曹志豪《死角》被香港VIUTV改編成電視劇《繩角》 ![]() 李洋為《名偵探柯南》製作的動畫人物設定 動漫論壇探討AI帶來的影響 澳門漫畫從業員協會將於下月七日在獲多利中心博派演講廳舉辦“第十屆亞太區插畫及動漫論壇”,今屆的主題將探討人工智能(下稱AI)對動漫業界所帶來的影響。眾所周知,透過生成式AI,角色設計、場景構圖甚至分鏡草稿可快速產出,大幅縮短前期製作時間。MidJourney等工具讓獨立創作者以低成本實現高質感畫面,降低行業門檻。自動補幀技術提升動畫流暢度,3D建模結合AI渲染則創造新型視覺風格。 然而爭議隨之浮現:AI學習資料的版權歸屬尚未明朗,大量同質化內容可能削弱作品原創性。業界同時面臨人力轉型挑戰,原畫師需升級為“AI指令工程師”,劇作家則須專注於AI難以複製的情感深度。未來動漫將走向“人機協作”模式,AI處理技術性勞動,人類聚焦創意核心,產業可能迎來創作量爆發卻也需警惕藝術獨特性的消逝。 今屆論壇邀請來自亞太區的動漫業界精英為澳門市民帶來有趣的講題和分享。包括:日本著名旅日中國漫畫家胡蓉的講題是“我相信AI只是人類社會裡更便捷的工具”、中國著名動畫家李洋的講題是“用科技創造動畫新流程”、馬來西亞漫畫家蔡再鴻的講題是“AI大勢下的馬來西亞動漫產業近況”、香港漫畫家曹志豪的講題是“AI世代下的畫師們”、澳門漫畫家張東耀的講題是“動漫教育與產業未來”。 早前已經為讀者介紹胡蓉老師,今期再為大家介紹一下李洋老師,他曾在日本手塚動畫擔任編劇與製片,作品包括:《小飛俠》、《怪醫秦博士》、《火影忍者》和《機動戰士高達系列》等。他回北京後繼續從事動畫製作工作,並多次參與製作美日動畫,包括:《終極蜘蛛俠》、《復仇者集結》、《銀河護衛隊》、《名偵探柯南》和《鬼滅之刃》等。由於AI的普及,他的動畫製作流程亦有所不同。 蔡再鴻於九七年投身動畫公司擔任動畫師,之後正式加入角川平方,成為全職漫畫家。其後擔任多本中文與英文漫畫雜誌的總編,現任創作總監一職。近年AI對大馬動漫產業也有很大的影響,他專程來澳分享相關經驗。由於版位有限,下次有機會再介紹其餘兩位講者。 艾 尼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