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快樂的人 孩子踏入“兩歲叛逆期”,脾氣很大。本就天天梳頭綁辮子,最近只要手一碰到頭髮就立刻生氣大叫、哭泣不已,只得趁她喝奶或給她一塊餅乾或跟她說故事,才有機會完成既定生活流程。家裡很吵、孩子很惡、爸媽很累,網絡資料多若繁星、良莠不齊,還是看書找方法吧,希望自己有方法教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一邊讀、一邊試着實踐,不能說沒有用,只能說有些成長關卡是必須經歷的。孩子就是會說“不”、會愛玩、會陰晴不定,不能由着他們,也無法阻止他們,他們必然在大哭大笑中認識情緒、感受情緒、管理情緒。書裡說,父母需要冷靜地陪伴孩子歷經這一切,唯有父母冷靜,孩子方能從觀察中、感受中學會情緒穩定。想起朋友說,當父母是一場修行,原來除了體能和知識的鍛煉,還有情緒這一關。 為了讓孩子快樂,我試着灌些正能量雞湯,但她清澈的眼睛好像能看進我的靈魂,看到內心的焦慮。空洞的說教毫無作用,唯有我也咧開嘴當一個快樂的人,當我提醒自己樂觀些,並試着引導孩子向好處想,她好像才會受到感染,放鬆心情。終於看出來,育兒書不是教家長養育孩子,而是養育自己。父母的行為和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如果父母帶孩子到新環境嬉戲時充滿期待,孩子也會玩得更盡興;相反,父母一臉焦慮,孩子便會傾向緊張、害怕、內斂。的確,孩子通過父母的反應認識世界,我們都不是一個擁抱變化、充滿自信的人,又如何讓孩子學會這些呢? 她的脾氣還是忽好忽壞,但她開始跟着我的節奏深呼吸,冷靜下來時也曉得說“媽媽對不起”,哭聲中也夾雜了她努力用語言表達的小奶音。她或許不會成為成功樂觀爽朗的人,但相信她會一日比一日快樂,因為我也正這樣努力着。 安 好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