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盟與中日韓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現場 (新華社) ![]() 在意大利米蘭,與會嘉賓在會前合影。 (新華社) 中日韓東盟反對貿易壁壘 【本報訊】據觀察者網五日消息:當地時間四日,第廿八屆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意大利米蘭舉行,主要討論了全球和區域宏觀經濟形勢、10+3區域財金合作等議題。《日經亞洲評論》五日報道稱,亞洲各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該會議後的聯合聲明中警告稱,貿易壁壘可能會給全球經濟造成裂痕。 恐致全球經濟分裂 聲明寫道,“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將成為全球貿易的重負,導致經濟分裂,影響整個地區的貿易、投資和資本流動”。 《日經亞洲評論》指出,儘管這份聲明並未點名美國,但上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徵收新關稅,其中對柬埔寨、老撾和越南分別徵收百分之四十九、百分之四十八、百分之四十六的關稅,屬於美國所有貿易夥伴中的最高水平。雖然目前特朗普暫緩九十天對大部分國家徵收“對等關稅”,但百分之十的“最低基準關稅”仍有效,如果“對等關稅”實際啟動,將給依賴出口的東南亞經濟體帶來沉重打擊。 “未來的不確定性正在增加,”聯合聲明呼籲,“加強區域團結與合作,努力應對日益加劇的不確定性”,“我們當前的政策重點是增強長期韌性,同時保持靈活性以應對保護主義抬頭和不穩定的全球金融形勢等挑戰”。 亞洲財長和央行行長們還聲明中重申,他們致力於“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基於規則、非歧視、自由、公平、開放、包容、平等和透明的多邊貿易體制。 籲團結應對美關稅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五日消息,四日至五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率團赴意大利米蘭出席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並作為10+3財金合作機制聯合主席主持相關討論。他談到,引入可以人民幣等非美元可自由使 貨幣出資的快速融資工具具有突破性意義。 中日韓三方同期舉行了財長和央行行長會,就經濟形勢和區域內財金合作交流意見。潘功勝呼籲區域國家團結一致應對美關稅衝擊,並介紹了中方相關宏觀經濟政策。潘功勝還在會間與日本財長加藤正信、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馬來西亞央行行長拉希德舉行雙邊會談,就全球不確定性對各國影響交換了意見。 擴“清邁倡議”範圍 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四日的會議中稱,中國四月初召開的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提出,要與周邊國家鞏固戰略互信,深化發展融合,攜手共創美好未來。中方願與10+3各方一道,堅持開放包容,團結協作,不斷深化區域財金合作,以本區域的穩定性和確定性應對世界的不穩定和不確定。 此次會議還正式同意擴大“清邁倡議”多邊化融資模式適用範圍,使之不僅適用於金融危機,也適用於傳染病大流行和自然災害發生之際。 二○○○年,東盟成員國與中國、日本和韓國建立起以危機救助和金融穩定為目標的區域流動性安排——“清邁倡議”。 據介紹,該倡議因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救助的不滿而產生,經歷了多輪發展和完善。 《日經亞洲評論》稱,四日會議的與會者同意繼續討論類似於IMF的儲備模式,考慮在危機爆發前繳納捐款,以提高援助的有效性。“該倡議將東盟成員國與日本、中國、韓國聚集在一起。” 亞洲國家抱團取暖 在特朗普尚未正式宣佈關稅時,美國《紐約時報》二月就發出警告稱,關稅政策可能會導致亞洲國家“抱團”,將美國排除在外。 該報分析指出,幾個亞洲國家與美國有着最大的貿易逆差,特朗普顛覆世界貿易規則的關稅計劃可能會傷害亞洲,但這些國家也會爭奪變化的供應鏈和貿易網絡。專家認為,這樣做的結果可能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國家向內轉向,同時提高關稅以應對美國的貿易障礙,還可能產生新的區域聯盟,最終降低美國在亞洲貿易中的重要性。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