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火星鏡鑒 人性之思

    火星鏡鑒  人性之思——讀《火星編年史》有感



    “地球人有種專長,就是擅長把又大又美的東西破壞掉。”

    說這句話的人叫斯彭德,第四批火星探索者之一,目睹隊友踐踏火星文明後,他槍殺同伴以保護這片“火星淨土”。該情節來自《火星編年史》中我感悟最深的章節——《而月色依然明亮》。接連三次探索火星的失敗,地球人仍未放棄“火星殖民計劃”。而大多火星人,滅亡於地球人帶來的“水痘”。

    火星上的一切像是人類歷史的鏡像——初到火星的地球人如剛發現美洲的哥倫布;太空中的火箭像大西洋上的“五月花號”;地球人給火星人帶來的“水痘”就像歐洲人給印第安人帶來的“天花”。人類渴望逃離地球的桎梏,卻在火星複製同樣的破壞。

    地球人為什麼要來火星?——為了慾望。

    除此之外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他們要躲避兇悍的妻子、放棄惡劣的工作、或是遠離黑暗的城鎮。”

    地球人為什麼要來火星?——還為了逃避。

    他們將火星視為烏托邦,前赴後繼地奔向火星。可他們內核未變,愛恨嗔癡、七情六慾都沒變。科技帶來便利,人類抱怨失業;秩序提供安定,人類又嫌其滋生束縛。當人類的劣根性在異星土壤中生根,“換星球生活”也是徒勞。

    地球人為什麼要來火星?——也因為孤獨。

    個人依存於家庭,家庭構成城市,城市彙聚成國家,整個地球在宇宙中亦是如此。因此,人類從未停歇探索外星生命,儘管過程中交織着徘徊、焦慮、對征服的渴望以及對被征服的恐懼,人類還是憧憬着找到同樣有生命的存在物,減弱身處至暗宇宙中的孤寂。

    《火星人》中,殘存火星人用心靈感應術化身人類逝去的親朋好友,人類明知這是幻影,忌憚他們的同時又義無反顧地陷入這甜蜜美夢。害怕孤獨,渴望永不分離的陪伴,是驕傲的地球殖民者的軟肋。當地球爆發核戰,“回家”的呼喊,道出人類對情感紐帶的依賴。孤獨讓他們走出地球,也讓他們回到地球。那廢棄的火星古城在紅色天幕下,繼續訴說古往今來的去日留痕,成為文明輪迴的見證——人類逃離地球,卻逃不過自身命運。

    人有情,有慾。火星如鏡,火星編年史映照的是人類編年史。回望人類歷史,衝突、爭鬥、侵略,未曾停歇。布拉德伯里成長於二戰與冷戰陰影下,筆下的人性充斥自私與矛盾,因此,他在最後一章《百萬年的野餐》裡寫倖存者凝視火星運河,試圖以“新火星人”身份重生,要徹底抹掉地球人的一切文明推翻再來。

    誠然人類犯下了許多錯誤,但一定要就此全盤否定人類嗎?“人之性也,善惡混。”我承認人性絕對有惡的一面,可人性也有美好、善良的一面。若人類願以寬廣胸懷接納多元,而非以征服者姿態掠奪,未來未必是窮途。

    火星為鏡,照見人性。小說末尾,在火星運河邊凝視自己影子的地球人,得償所願成為火星人了嗎?若離開地球的人類不能對所做一切進行反省、滌蕩自己的心靈,無論去往宇宙何方,都是重複一樣的命運。故事如此,現實亦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亦如此。



    林心瑜   濠江   高三



17

鮮花
71

握手
4

雷人
23

路過
68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