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掃興的家長 余華在《膽小如鼠》中說到,“錢不過是矛盾的導火索,在很多家庭,人的腦子裡裝的大部分是犟,在溝通上存在雙重障礙,常常因為一句話就鬧翻天,無法心平氣和的交流,除了諷刺就是挖苦……”近年“情緒價值”一詞十分流行,情侶間、朋友間都十分看重陪伴帶來的“情緒價值”,那親子間是否也需要呢?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並且更加需要。 “哎呀!雪糕跌晒係身上啦!”“明明係你推個碟先整到口架!”正在麥當勞的我突然被身邊一對母子的大喊嚇了一跳。“屋企有飯唔食,係都要出嚟食麥樂雞,食麥樂雞就食麥樂雞啦,仲食咩雪糕!嘥錢!” 聽了一會對話發現,應是一位母親帶着男孩吃麥當勞,母親在整理桌面時不小心碰到了男孩的雪糕,導致雪糕掉在了身上,母親大聲呵斥男孩後遭到男孩的反駁,而母親在明知有錯的情況下轉移了過錯,並不停數落男孩。 二人的對話令我覺得很窒息,似乎不向孩子低頭是很多家長的通病,向孩子們認錯像是丟了天大的面子,作為家長的權威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既不允許孩子質疑也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的權威很多時體現在掃興上——明明帶孩子做了想做的,卻又要在一旁嘮叨孩子的不懂事,以此彰顯着自己的付出,控訴自己為孩子賺錢的勞累。 就像吃麥當勞,原本就是一件開心的事,既然答應了又一直絮絮叨叨不停地指責孩子浪費錢浪費時間,其實真正浪費的卻是家長最看重的付出和親子間的感情。我們曾經都是孩子,或多或少都曾被長輩無視、打壓過,為何不為自己的孩子開闢一片自由的天地呢。 三文于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