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經濟前景看好 近日,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公佈今年第一季度生產總值初步數字,這是首次在季度結束約三十天後就公佈,便於社會各界及時了解本地經濟發展狀況,是值得肯定的做法,可以提高本地生產總值和相關經濟數據的及時性和有用性。 今年首季度的本地生產總值初步數字為九百九十七點八億澳門元,按年實際减少百分之一點三,整體經濟規模相當於二○一九年同期的百分之八十五點二。大家應客觀地看待這一小幅下降狀況。一方面是去年第一季度的基數較高。相對於新冠疫情剛受控的二○二三年,二○二四年首季澳門經濟快速反彈,本地生產總值增幅較大,今年增幅則相對平穩。其次,由於地緣政治衝突,俄烏及中東局勢緊張,近兩年世界經濟復甦不及預期,影響旅遊市場增長及消費模式變化。特別是今年一月二十日美國特朗普政府上台以來,強推“美國優先”對外政策,施行霸權主義,單邊挑起關稅貿易戰,攪亂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對各國及地區的經濟造成嚴重衝擊,部分貨幣被動貶值,因而對來澳遊客消費意慾和消費水平帶來一定影響,令今年首季度澳門本地生產總值按年略有下降。 應當看到,首季度本地生產總值微降屬於短期性波動。一方面,澳門的經濟基本面仍然向好。第一季入境旅客人次按年增加百分之十一點一,旅遊休閒遊客主要來自内地,基本盤穩固。目前內地經濟形勢穩中向好,澳門仍是内地居民出境遊的首選目的地。雖然遊客人均消費水平受內外部因素影響有所下降,但其下跌幅度及總量有限,因此澳門經濟復甦和發展勢頭未變。另一方面,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以來,認真貫徹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四個期許”,全面聽取民意,敢擔當、重實幹、奮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最近,行政長官岑浩輝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拼經濟、謀發展、搞建設的主要施政目標,以“北上、南下、西進、東拓”為策略,強化內聯外通;協調推進“內地、香港、澳門三地共建單一自貿區”建設,重點規劃建設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澳門珠江西岸國際航空運輸樞紐(港),及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等。假以時日,這些具標誌性、有帶動效應的重大工程項目落實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為澳門經濟發展帶來長期效益。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不遇大變局,美國單方面挑起對全球的關稅貿易戰剛開始,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衝擊結果尚未可知,中美貿易戰的強度和持續期限亦待觀察。因此,澳門必須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增強抗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議政府和社會各界要抓住時機,揚優勢、增動能、謀長遠,按照既定的施政綱要,大力拓展經濟適度多元,同心協力推進“1+4”產業發展策略,結合澳琴一體化建設,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努力爭取更好的經濟成果,為居民帶來更大經濟實惠,創造更加美好生活。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會長 澳門科技大學教授 林志軍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