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最小的革命烈士“小 蘿蔔頭”雕像 ![]() 渣滓洞看守所奪去了二百多 革命英烈的生命 致敬重慶紅岩英烈 春日裡,我們登上位於重慶西北郊的歌樂山,探訪當年被國民黨反動派關押的革命者們稱為“兩口活棺材”的白公館、渣滓洞,品讀“愛國、團結、奮鬥、奉獻”的紅岩革命精神,深受教育。 年紀最小革命烈士 原來,一九三九年秋,國民政府軍統局選中歌樂山下白公館作為看守所,後又霸佔渣滓洞煤窯改設為看守所,還強佔一些民宅作為關押“特別政治犯”的秘密囚室。一度,這片約四平方公里的地方成為關押、殺害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人間魔窟。與白公館相連的戴公祠,便是秘密囚室之一。 走進戴公祠,首先遇見的是羅世文、車耀先烈士的雕像和革命事蹟紀念館,拾級而上,新中國年紀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蘿蔔頭的雕像出現在眼前。 他出生後剛八個月,即與母親同時被捕入獄。由於在獄中缺乏營養,他身體瘦弱,顯得頭大身小,被稱為“小蘿蔔頭”。因年幼,行動相對較自由,常機智的為難友們傳遞消息和送東西。獄中的長輩們曾為他編寫課本,製作學習用具,教他學習文化知識。他非常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但在一九四九年九月六日這一天,年僅八歲“小蘿蔔頭”跟着父母,與楊虎城將軍父子一起,犧牲在了眼前的松林坡上。 據介紹,在小蘿蔔頭八歲過生日的時候,他得到了長輩送的一支紅藍顏色的鉛筆。他一直捨不得用,只在媽媽面前寫下了“大、小、多、少”四個字。解放後,當人們挖出小蘿蔔頭遺體的時候,發現他那已腐爛的小手裡還緊緊地握着那支紅藍色的鉛筆。 注目雕像,我們怒火中燒。連一個八歲的孩子都不肯放過,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毫無人性,罪不容誅。 我們還站在楊虎城夫婦的雕像前默哀,表達思念。 訪渣滓洞緬懷英烈 距白公館二點五公里的渣滓洞看守所,三面環山,一面臨溝,地勢險峻。江竹筠、許建業、何雪松等二百多名革命烈士當年就關押並犧牲在這裡。 走過看守所外院的特務辦公室、刑訊室,進入內院,我們看到十六間男牢和兩間女牢,以及不大的放風壩等。在關押過江竹筠、馬秀英、鄧慧中等十六位烈士的女子牢房裡,我們觀看烈士們的遺像和生平介紹,感佩不已。 地下黨的交通員左紹英,便是其中的一位。她被囚禁在渣滓洞監獄中後,嚴守黨的秘密。對她這個即將臨盆的孕婦,特務們使用了極刑,致其早產,生下了女兒卓婭。儘管孩子被敵特編入了獄中的編號401,但獄友們都將這孩子叫做“監獄之花”,希望她能在惡劣的條件下,好好活下去,看到黎明的到來。 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大屠殺當晚,左紹英衝到最前面,想要用自己的身體擋機槍。就這樣,當時還不到周歲的卓婭和她的英雄母親,一起倒在了血泊中…… 走出渣滓洞,俯瞰那一片灰色的牢房和佈置在四周的碉樓,我們多麼希望烈士們當年能夠衝破黎明前的黑暗,享受新中國的明媚的陽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如今,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已經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博物館所屬的革命遺址,有五十四處之多。 (南京四日電) 本報特約記者 呂曉露 圖 / 文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