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逼爆 呼喚集運提速 內地“五 · 一”黃金周,大批旅客來澳遊玩,各陸路口岸出入境人次較去年同期暴增,景點及周邊道路人山人海,人車管制,途人甚至需走出馬路。旅客湧至,公交壓力倍增,口岸人流如鯽,巴士、的士、發財巴、輕軌候車乘客絡繹不絕。從口岸開出的巴士滿載,中途站點的居民難以上車。網民吐糟:訪澳旅客數字讓人鼓舞,居民難搭公交卻令人鼓譟。 隨着港珠澳大橋口岸、青茂口岸、橫琴口岸等相繼開通分流,大大改善過往關閘口岸的“逼爆”壓力。但通關優化後,公交配套未能同步跟上,又衍生另一問題,結果是“逼爆”從各口岸開出的巴士,旅客的旅遊體驗受影響,部分民生區路線更因為巴士爆滿而影響居民出行。 儘管當局為應對“五 · 一”假期居民及旅客的出行需要,對預計有大量人流車流集結的地點推出臨時措施,以減少人車擁擠的潛在風險,如兩巴在指定時段營運時節性路線及特班車路線,以加快疏導乘客;針對各陸路跨境口岸及中區繁忙路段,協調兩巴、博企及相關管理公司,適時調整巴士班次和停靠站點,以及實施臨時通行限制等。但當局釋出的心理預期,與居民旅客的實際感受,仍存在較大落差。 道路有限,巴士與司機有限,乘客人數卻不見底,景點與民生區公交資源又相互重疊,節假日的交通死結、難以滿足的公交運力,除了更妥善的分流旅客交通措施外,更有效的解方還是要依賴大運量的集體公共運輸系統。 自去年十一月開通石排灣線、十二月開通橫琴線後,輕軌載客基數增長,今年首四月日均載客量都超過兩萬人次。輕軌公司數據顯示,最新一期的四月份輕軌日均載客量為二萬五千九百人次,按月增加一千四百人次,升幅百分之五點七。說明輕軌橫琴線連通橫琴口岸的疏導作用。 隨着輕軌東線的推進,當局有必要盡快檢視輕軌西線的研究並推進,不妨東西雙線齊進,讓輕軌延伸更多站點,及早形成環狀交通網絡,才是治本之策。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