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本年首季度經濟數據觀察分析 統計暨普查局剛公佈本澳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的初步數值。二○二五年第一季度,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和旅遊消費模式轉變的影響,本地生產總值初步數值為九百九十七點八億澳門元,按年實質減少百分之一點三。去年同期,澳門經濟因疫情防控措施大幅放寬,旅遊和博彩等行業強勁反彈,使得比較基數顯著偏高。在基數效應下,即使本年度經濟活動保持平穩甚至增長,與去年相比仍呈現出統計上的負增長。這是正常的季節性與基數波動,一般來講,在經歷大幅增長後出現修正或技術性回調屬於經濟周期中普遍現象,並不代表經濟結構本身出現重大問題。 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同時顯示,第一季度入境旅客人次雖然按年增加百分之十一點一,但由於旅客消費模式的轉變,導致其他旅遊服務出口有所下跌,令整體服務出口按年實質減少百分之三點八。內需方面,主要組成部分相對平穩,其中,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上升百分之七點八,政府最終消費支出以及私人消費支出亦分別增加百分之一及百分之○點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疫情後首次出現負增長,但整體經濟規模依然相當於二○一九年同期的百分之八十五點二,並未見到有明顯衰退跡象。 澳門經濟高度依賴博彩旅遊業,受國際經濟、金融市場和政策調整的影響較大。正是因為這種單一化的產業結構,特別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而變化。每當發生宏觀經濟變化或監管政策調整時,往往都因此出現大幅波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澳門在某些著名財經雜誌上富裕國家或地區的排名。美國《全球金融》自二○一○年以來長期公佈全球最富裕國家或地區排行榜數據(以購買力平價為基礎估算該地區國民生產總值)。二○一三年澳門以人均GDP十四點五九萬美元成功位居榜首。在疫情爆發前的二○一七至二○一九年,澳門人均GDP超過十二萬元,連續三年都居於首位。直到疫情爆發,在二○二○至二○二二年期間,澳門人均GDP分別約為五點七八萬元、七點一七萬元、五點五七萬元,全球排位分別為第十三位、第七位、第十六位,而二○二四年澳門的全球排名則大幅回升至第五位。同樣,在二○二四年《福布斯》公佈全球最富裕地區排名中,澳門以十三點四二萬美元的GDP排名世界第二,並成為亞洲最富裕地區(同樣以購買力平價為基礎估算)。 澳門在國際富裕地區排名上確實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這反映本地經濟的實力與成就,但同時社會普遍反應平淡,說明居民對這些數字一直保持理性態度。面對這些排名,我們既不應妄自菲薄,也毋須盲目追捧,更應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持續關注和提升居民實際生活質量,才能實現真正有溫度、有價值的發展。 總而言之,澳門二○二五年第一季度GDP出現負增長,是經濟運行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反映受到外部環境及政策調整影響,從疫後高速反彈到常態化增長的過渡,而非本地經濟基本面出現系統性風險。我們需要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理解澳門目前的經濟狀況。經濟周期理論表明,經濟並非可永遠保持高速增長,而是有其自己的周期特徵。隨着市場逐漸飽和,企業投資活動會放緩,經濟增速會相應放緩,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表現。 展望未來,澳門經濟仍有較強的增長潛力,雖然短期內可能面臨增長放緩的壓力,但從長期來看,隨着產業多元化和融入大灣區發展的推進逐步加深,澳門經濟有望保持穩定增長。對此,社會各界應理性看待短期波動,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理解澳門目前的經濟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 澳門理工大學社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 呂開顏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