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記住里科爾迪



意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

    記住里科爾迪



    韓愈在其《馬說》中有云:“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意大利歌劇作曲家賈科莫 · 普契尼(G·Puccini,一八五八至一九二四)是千里馬了吧!但誰是他的伯樂?是音樂出版商朱利奧 · 里科爾迪。

    尚未揚名時,普契尼連房租都交不起;“我抵達劇院時,口袋裡只剩下四十生丁,這就是我的全部家當”。他所創作的第一部歌劇《群妖圍舞》,在獨幕歌劇比賽中名落孫山;他的第二部歌劇《埃德加》,首演時並沒怎樣打動觀眾聽眾。但當普契尼決定,以法國作家阿貝 · 普雷沃的小說為藍本,創作歌劇《曼儂 · 萊斯科》時,儘管已有法國作曲家朱爾 · 馬斯內的歌劇《曼儂》在前,里科爾迪仍力排眾議、一心一意地支持普契尼,同意普契尼執筆《曼儂 · 萊斯科》。往事歷歷,《群妖圍舞》失利後,正是里科爾迪買下了《群妖圍舞》的獨家版權,並“答應在此後兩年中每月給普契尼提供一筆津貼”。在《埃德加》沒有得到預期效果後,里科爾迪仍沒有“對普契尼失去信心”,“還是認為值得給這位自己已經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的保護對象一個機會”。

    里科爾迪高瞻遠矚,眼光獨到。而普契尼終於沒有辜負、辱沒里科爾迪的期待。普契尼數次請求修改台本,終於前後耗費三年時光,大功告成四幕歌劇《曼儂 · 萊斯科》。

    《曼儂 · 萊斯科》首演於一八九三年二月一日;地點在都靈皇家劇院,那是里科爾迪選擇的。那場首演是普契尼“藝術生涯中最大的成功之一”。在法國、意大利合拍電影《普契尼傳》中,對此有較為詳盡的描寫:在幕後的普契尼、里科爾迪等激動萬分;後台擁入了無數或衣香鬢影或衣冠楚楚的觀眾,在等待著普契尼……

    應該記住里科爾迪這個大名!沒有里科爾迪,《曼儂 · 萊斯科》,不可能從此為普契尼確立名聲。



    費拉拉



38

鮮花
49

握手
1

雷人
97

路過
40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