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珍惜歷史城區景物



    珍惜歷史城區景物



    唐  嘉



    本欄在“大坑遺址”一文中提及,二○一○至二○一二年,文化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大三巴牌坊側進行考古發掘,發現大三巴牌坊(聖保祿學院) 範圍內的大坑遺址,證實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考古點。而牌坊側砲台山大片簡樸斜坡,今天已改變成美輪美奐的綠色植物山坡、旅客休憩流連的景點。身為澳門老居民,目睹了數十年來大砲台周圍山坡的演變,以及大三巴牌坊後面廣場的變遷。早年,牌坊遊客並不多,那時仍未發現天主教墓室遺址,空地過去經常佈置成一些文創活動的展出場地。如有宗教或其他旅遊活動,當局會向牌坊正面投射燈光,或聘請外國藝術團隊,向澳門藝術工作者傳授光繪藝術知識,在牌坊上演。居住在附近的攝影愛好者,都會選擇在牌坊後面拍攝投射過來的光柱,並把作品題名改得頗有詩意:如“三巴聖殿之光”,令觀眾大為感動。

    昔日,砲台山下的斜坡,雖然今日已成為花園式景致,但斜坡卻為老居民留下一些值得回憶的舊事物(如下圖) 。例如斜坡入口處的小路,路旁生長一棵樹冠如羅傘的木棉樹,每年紅棉盛放,紅燦木棉花冠覆蓋了登山小徑,樹蔭為遊人遮陽。

    最壯觀的是,砲台山沿山坡還生長了很多粗壯的木棉樹,每當紅棉盛開季節,吸引各種過境雀鳥,活躍於紅棉花朵吸食花蕊,為攝影愛好者提供題材,影友在梯級、草坪上捕捉雀鳥蹤影。最值得懷念的一幕景象,是碩大的紅棉花朵,生長的高度恰巧與砲台山花園平台成水平位置,每天上午吸引拍友前往平台花園拍攝,有些拍友更提早到場,佔據有利位置。這樣歡樂的拍攝日子有數年之久,可算是值得回味的時光。可惜後來這得天獨厚的紅棉樹,據說因患有褐根病毒,遭市政部門砍伐。

    雖然,現今的砲台山下斜坡也植有很多木棉樹,紅棉花開也燦爛,但拍友都在樹下向上拍攝,難有平視角度。特搜集當年在砲台花園平台拍攝的紅棉與小鳥製作附圖,供愛好者參考。

    附圖還有昔日砲台山與大三巴牌坊景色,老居民對這些舊日場景,少不免有點記憶;而年輕一輩的朋友,看到今天美麗的歷史城區景象,應當倍加珍惜。



30

鮮花
84

握手
44

雷人
13

路過
93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