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鹿不同命 公元七一○年,日本第四位女天皇元明天皇遷都奈良,開啟奈良時代。為求國家繁榮興盛,便由大臣藤原不比等率領一眾家臣奔赴茨城縣的鹿島神宮,恭請藤原氏家族的守護神武甕槌神前往奈良。據傳說記載,武甕槌神乘坐白鹿飛到奈良,從此,人們就把鹿奉為天神的使者;鹿,也成為了奈良的標記。 從近鉄奈良站走不到幾分鐘,已可見到一群又一群“溫馴友善、斯文有禮”的神鹿,從奈良公園踏着碎步來到行人道上,或在路上徘徊,或靜靜站立守候,等待着善心的遊人在路旁小攤檔購買香脆可口的鹿餅餵飼。每當有人拿着鹿餅接近,原本稍作矜持的鹿兒頓時再顧不上儀態,洶湧而上,圍堵着手持鹿餅的人,爭先恐後地搶奪食物。爭不到食物的,便會老羞成怒,繞到背後施襲,不斷咬着餵飼者的衣服和褲子,以示不滿。直到鹿餅散盡,舉手示意空無一物,鹿群才會不甘心地慢慢散去,再尋覓下一位善心人。買來鹿餅手信,可以換來神鹿親密接觸,以及事後沾滿神鹿仙氣唾液的衣服,怎麼算也值了吧。 奈良的鹿都是天然野生放養,除了受傷和懷孕的會特別安置在鹿苑之內,其它的並無人看管,可以悠然自得地在奈良公園一帶生活,以世界文化遺產為伴。公園內春日大社的石燈籠之間,不時會有鹿隻出沒,還會依着遊客鞠躬的姿態點頭還禮,好不有趣;東大寺內外更是鹿蹤處處,盡收天地靈氣。為免鹿兒誤闖廁所偷窺,這兒的廁所均設有拉閘門,以策安全,也是日本唯一有此裝置的地方。公園一帶也不設垃圾桶,以防鹿隻把垃圾桶內的塑膠袋等棄置物吞進胃內,影響健康。車輛在公園周邊除了要顧及行人安全,也要小心慢駛,以免撞到走出馬路的神鹿,被處以重罰。 一千三百多年來,鹿群在奈良世代繁衍,至今已有超過一千三百頭,牠們在公園一帶生活,吸引着各地旅客前來觀看。 文化古蹟各地皆有,唯獨是鹿與古建築寺院共融共存的景象卻是奈良才有。神鹿與世界文化遺產相互依存,為奈良勾劃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神鹿話雖是神的使者,深得神明庇佑,但還得要看看是否幸運地生活在神明的懷抱之間。要知鹿肉的營養價值甚高,肉質脂肪少,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是珍貴的食材,被視為山珍之王,又怎能逃出美食家的口腹,自然難以避免被人獵殺捕食。鑒於過量繁殖的鹿群會走進農戶,破壞農作物,為了有效控制,奈良市有規定在市中心以東五公里內為鹿隻保護區,距逾十公里外的鹿群,則允許每年獵殺不多於一百八十隻,因而鹿肉也成為了奈良的一道特色美食。善於烹調的廚師們把鹿肉造成刺身、火鍋材料,又或者加以炙燒,成為健康美味的菜餚。 同鹿不同命,是否可以在市內大搖大擺,舒適寫意地受人敬仰,頤享天年,抑或成為桌上美饌,就要聽天由命,看看是否得到神明眷顧,生存於神明看守的安全網內了。 露 穗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