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猶唱《後庭花》 後庭花,確實有這種植物,它是雞冠花的一種。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五:“吳蜀雞冠花有一種小者,高不過五六寸,或紅,或淺紅,或白,或淺白,世目曰後庭花。”又雁來紅是它的異名。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五九引明朱橚《救荒本草》:“後庭花,一名雁來紅,人家園圃多種之……其葉眾葉攢聚,狀如花朵,其色嬌紅可愛,故以名之。”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名。唐為教坊曲名。本名《玉樹後庭花》,南朝陳後主制。其辭輕蕩,而其聲甚哀,故後多用以稱亡國之音。唐杜牧《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說起秦淮河,朱自清寫得比較細膩,他一篇《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記錄了他和平伯同遊秦淮河。他們僱了一隻“七板子”,在夕陽已去,皎月方來的時候,便下了船。於是槳聲汨——汨,他們開始領略那晃蕩着薔薇色的歷史的秦淮河的滋味。秦淮河的船,約略可分為兩種: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謂“七板子”。大船艙口闊大,可容二三十人。裏面陳設着字畫和光潔的紅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涼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鏤頗細,使人起柔膩之感……。 那時一箇夥計跨船過來,拿着攤開的歌摺,就近塞向我們的手裏,說:“點幾齣吧!” 我說我受了道德的壓迫,拒絕了她們;心裏似乎很抱歉的。這所謂抱歉,一面對於她們,一面對於我們自己。她們於我們雖然沒有很奢的希望,但總有些希望的。我們拒絕了她們,無論理由如何充足,卻使她們的希望受了傷;這總有幾分不做美了。這時遠遠的歌聲漸漸貼耳。 朱自清沒有說明這歌聲有否《玉樹後庭花》。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