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故事,你選擇相信甚麼? ![]() 老虎的呈現既野性威嚴,又有擬人化的靈動。 少年Pi你都冇睇過? —— 一場關於信仰與生存的劇場魔法 全球知名的文學與電影IP《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早已超越單純的冒險故事,成為探討人性、信仰與生存本質的現代寓言。看李安導演的電影,筆者當時驚嘆於導演如何在沒有巨星加持的情況下,僅憑精湛的敘事與視覺語言,將一個“充滿張力的海上漂流求生記”轉化為扣人心弦的銀幕奇觀。如今,這個故事登上劇場舞台,挑戰更為嚴苛的表現形式——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與技術條件下,重現浩瀚海洋的孤絕感?如何讓觀眾相信一隻由人扮演的孟加拉虎?觀賞完尾場演出後,筆者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劇組交出了一份近乎滿分的答卷! 舞台魔法的極致運用 此藝術節開幕鉅獻的大型佈景設計巧妙,演員能以相當省力的方式,讓場景順暢來回轉換,運用戲劇最純粹的元素——燈光、音效、演員的肢體與想像力。場景在醫院、動物園、市集、船艙之間切換,僅靠“小量移動道具”與精準的燈光設計,勾勒出截然不同的空間氛圍。最令人驚艷的是“由人扮演動物”的處理方式——演員們透過細膩的肢體語言與木偶戲技巧,賦予理查·帕克(老虎)、斑馬、猩猩等動物鮮活的生命力。尤其是老虎的呈現,既保留野性的威嚴,又帶有一絲擬人化的靈動,讓觀眾在“奇幻與暗黑”之間遊走,完美呼應原著“動物引喻人性”的主題。 音樂設計同樣出色,帶有“原野感”的配樂不僅強化環境的真實感,更在關鍵時刻牽動情緒,使敘事更具張力。相較於電影版較為碎片化的時間線,劇場版選擇了“更線性的敘事結構”,讓故事節奏更緊湊,同時保留原作中“宗教與社會的深刻思考”,並在嚴肅議題間穿插幽默橋段,使整體觀感更加平衡。 兩個故事,一個終極問題:你選擇相信甚麼? 《少年Pi》的核心從來不止於海上求生,而是關於“敘事的力量”與“信仰的選擇”。正如劇中Pi所說:“兩個故事都無法驗證真實性,你更願意相信哪一個?”這個問題直指人類最根本的困惑——我們是否寧願選擇一個更美好(但可能虛構)的版本,來解釋世界的殘酷?作者楊·馬泰爾透過這個故事表達他的宗教觀,而劇場版則將此哲學辨證視覺化。當Pi在暴風雨中掙扎,當“人造海浪”在舞台上翻騰,觀眾被迫思考:如果這個世界沒有神,我們能否承受真相的重量? 年輕時閱讀或觀看《少年Pi》,或許會執着於“救生艇上究竟發生了甚麼”。但隨着閱歷增長,我們才逐漸明白,重要的不是“事實”,而是我們選擇相信的敘事如何塑造我們的生存方式。正如Pi所說:“能讓大家沒那麼難受的故事,才是好故事。”劇場版透過精煉的劇本與極具感染力的表演,讓這個主題更加鮮明——它不提供答案,而是邀請觀眾反思自己的信仰與選擇。 是次藝術節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場版不僅是一次成功的跨媒介改編,更是一場關於人類處境的深刻對話。它證明,偉大的故事能在不同藝術形式中煥發新生,而劇場的“限制”反而激發了更純粹的創意。 潘君保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