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裘力斯 · 凱撒》宣傳畫 重讀莎翁《裘力斯 · 凱撒》札記 我在《尤利烏斯·凱撒》一文中述之:“就在公元前四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在羅馬元老院會堂裡,凱撒被以勃魯托斯、卡西烏斯為首的一夥人刺了二十三刀”。我還寫道:“凱撒在無法逃脫的劫數中曾回頭一看,狠狠地插他一刀的竟是他的親密戰友。凱撒臨倒下前驚喊道:“怎麼還有你,勃魯托斯!”那個令人心生顫抖的場面,就血淋淋地出現在莎翁原著的第三幕第一場,也就是詭辯學者阿特米多勒斯試圖挽救凱撒生命的那一場。 莎翁在《裘力斯·凱撒》中,通過凱撒的忠誠之士安東尼在戲劇臨末時,為撲劍自盡的勃魯托斯說了不少好話:“所有的叛徒們都是因為妒嫉凱撒而下毒手的;只有他(指勃魯托斯)才是激於正義的思想,為了大眾的利益,而去參加他們的陣線”。我以為,這就是莎翁的局限性。因為,不管出於何種動機,用一種偷偷摸摸、乘人不備的手段,以結束一個人的生命,是不值得恭維的;尤其是,被你暗刺的人,還是最相信你的人。我無意查究勃魯托斯最後有沒有良心發現。在莎翁原著第五幕第五場戰場的另一部分裡,又有超自然現象的描寫,被討伐而大勢已去的勃魯托斯心生絕望:“凱撒的鬼魂曾經兩次在夜裡向我出現,一次在薩狄斯,一次就是昨天晚上,在這兒腓利比的戰場上。我知道我的末日已經到了”。就在同一場,當勃魯托斯正要撲劍時,他說了臨終的話:“凱撒,你現在可以瞑目了,我殺死你的時候,還不及現在一半的堅決”。 讀莎翁的《裘力斯·凱撒》時,我常常想起魯迅師一九三五年四月廿三日給蕭軍、蕭紅的信中所說:“敵人不足懼,最令人寒心而且灰心的,是友軍中的從背後來的暗箭”。而在《答〈戲〉周刊編輯信》裡,魯迅又說:“但倘有同一營壘中人,化了裝從背後給我一刀,則我的對於他的憎惡和鄙視,是在明顯的敵人之上的”。 (二之二) 費拉拉 |
請發表評論